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口前移”防风险,央行宏观审慎管理都有哪些亮点?| 盘点央行的2021

第一财经 2022-01-12 11:32:57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逐步拓展宏观审慎政策覆盖范围。

宏观审慎政策具备“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视角,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

2021年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提高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切实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好宏观审慎政策的顶层设计,搭建好基本框架并增强透明度,为具体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推动宏观审慎政策可理解、可落地、可操作。”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

回顾2021年,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和亮点颇多,包括推动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实施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发布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受理三家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等。

房地产集中度管理落地一年

2020年最后一天,房地产集中度管理制度落地,自2021年起涉房类贷款占比有了明确限制。

具体而言,根据银行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共分为5大档,每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其中,六大国有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

事实上,此前为做好房地产金融管理,央行等部门就积极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包括试点了房企融资新规“三道红线”,助力房地产市场趋向平稳健康发展。

如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已稳步实施一年。在监管要求约束下,上市银行的涉房类贷款占比已呈现稳步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在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的情况下,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也在被进一步满足。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4%,整体保持稳定,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对于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此外,央行推动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有序推进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为宏观审慎决策提供参考。开展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研究储备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逐步拓展宏观审慎政策覆盖范围。

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

2021年,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出台《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包括6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商行在列,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5组。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19家银行的资产加起来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0%,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有助于抓住重点,更好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2021年11月24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公布了2021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下称G-SIBs)名单,其中,中资G-SIBs得分平稳上升。与全球大型银行相比,2020年中资G-SIBs的表现平稳,平均系统重要性得分由257分升至261分,延续了近年来的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放缓。在2021年G-SIBs的得分排序中,工行、中行、建行和农行分别列第5位、第8位、第11位和第15位,在全球银行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张金控牌照获受理

金融控股集团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风险,将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加强金融控股集团的市场风险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金融业持牌经营的严监管背景下,随着《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下称《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下称《金控办法》)公布,金融控股公司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进入监管时代。

2021年,央行发布实施《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

2021年人民银行已受理中信有限公司、光大集团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三家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宏观审慎管理牵头职责,会同各相关部门,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结合宏观审慎政策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做好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宏观审慎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提高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