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了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实现了8.1%的经济增速,GDP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大关。
投资方面,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4%,远低于新冠疫情前3.8%的年增速。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但从我国发展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
宁吉喆介绍,一是促发展投资潜力巨大。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农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为城镇居民的1/5左右,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
三是创新投资动力充足。随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向好,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推动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蕴含巨大的投资动力。今年还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企业R&D投入、技改投入等政策措施。从去年看,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从资金看,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总体充裕,生产建设支撑条件较好,扩大有效投资既有需要,也有较好的条件。
四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还有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下达进度,“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两新一重”项目有序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项目。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
从投资的先行指标看,2021年1-12月份,新开工项目287760个,比1-11月份增加3676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3.3%,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今年年初以来,各地又按规划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增长前景看好。
今年在多个超级工程官宣之后,西藏的投资建设和经济增长开始被人注目。
近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央行等部门密集部署下半年工作,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下半年,预计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展望下半年,一系列政策性因素的共同支持下,三季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回升。
今年下半年约有0.7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2.2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待发行,另外还有约4万亿元普通国债待发行。
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是综合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