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宇
诺安高端制造股票基金经理,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硕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江苏熔盛重工项目经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2017 年 11 月加入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2020 年 12 月起任诺安高端制造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第一财经:“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目前在A股市场上的现状如何?
童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呈现数量变多、规模变大、质量变好的良好发展趋势。过去三年内,行业新增上市公司接近200家,占比超过15%,出现了一大批顺应经济发展新领域的公司,其中不少是在工信部的“专精特新”名单里面。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程师红利,很多公司在不断地做大做强。它们有些是抓住了下游需求的爆发,有些是深度参与全球竞争,还有些成为跨行业的平台型公司,总之在不断打开成长的天花板。另外一方面,通过不断投入研发,产品不断得到迭代进化,从低附加值往高附加值延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为投资人提供回报的能力和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一财经:一般来说,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强竞争力行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怎么去理解高端制造?
童宇:听到高端制造业,很容易想到技术门槛高、附加值高这些关键词,很多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离我们生活较远,不容易建立直观的认识,往往增加了神秘感与陌生感,这让投资有一些不确定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直接从产品技术的角度去理解确实有难度,建议不妨先从下游需求的特点着手。举个例子,像光伏产业链,光伏发电主要靠低成本去竞争的策略,这就要求上游的光伏设备商不断降本,而规模效应和新工艺都有助于降本,如果产品和技术符合这些特点的公司就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再举个例子,像消费电子的需求是比较多样性,企业可以围绕一些差异化需求,比如围绕着人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开发出高清显示屏幕、折叠屏、触摸屏、陶瓷背板和蓝牙耳机等新产品,这时候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就是最关键的。
一个企业能不能围绕下游需求的特点,去开发产品和技术,不断构建自身经营的壁垒,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验证,比如关键客户的突破、份额变化、产能的投放、研发费用等等。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机会,也可以帮助排除风险:对于那些需求无法理解、能力无法验证的公司,不管听起来技术如何高大上,前景如何美好,这些所谓高端制造公司,我觉得都是要避而远之的。
第一财经: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工业规模与产值最大的国家,我国在海洋工程设备、智能制造设备与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您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端制造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这当中又有哪些投资机遇?
童宇:高端制造将呈现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在芯片、精密机床以及一些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环节等等,还是严重依赖海外进口。十四五期间,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期待的。而在其它的领域,很多公司正在走出国门,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浪潮,通过产品性价比和创新速度,不断地提升全球份额。
智能化和绿色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部分工业强国都制定了智能化的发展战略,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制造的全过程,实现生产的柔性化、数字化与无人化,在这些领域我觉得有很多投资机会等待挖掘。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化也是制造业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从发展新能源到改造旧能源,再到改造传统的制造方式,经济中未来低能耗高产值的制造业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那些能够降低能耗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会有很大的市场。
第一财经:分享一下您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在赛道以及个股选择上,您比较看中哪些方面?
童宇:整体还是偏好投资成长股,特别是那些成长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的行业。简单的龙头策略就能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在一些竞争格局尚不清晰但行业增速特别快的领域,一些现在体量还比较小的公司,如果说能凭借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挖掘出这样的机会,其投资收益也是更加丰厚。
不过,在投资中往往寻找这种成长性又高、确定性又高的机会是比较难得的,投资往往是要在确定性和成长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举个例子,产品从0做到1的过程,成长性是非常好的,但是不确定性也比较大,但是从1做到10的过程,就兼顾了成长性与确定性,也是我投资比较舒服的一个区间。
第一财经:从您管理的产品持仓来看,组合的行业相对分散,哪些行业或者细分领域是您比较看好的?
童宇:比较看好那些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例如前面提到过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里面有很多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智能制造想象成一个工人,工人需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神经、大脑和手去完成一项制造任务。
映射到一个智能制造系统,眼睛就像是摄像头、传感器的终端感知器件,神经是通信模块、网关和传输网络,大脑对应着芯片、工业软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等,而手就是工业机器人、工控、激光和专用设备。不难看出,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机械等各领域前沿技术的配合协作,这里面有大量的投资机会等待挖掘。
全球竞争是另外一条逻辑线,体现我国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像光伏、锂电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不少环节全球市占率超过百分之七八十,锂电池及各材料环节在全球也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而在我国工业薄弱的环节,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国产企业也在不断往价值链的顶端发起挑战。例如芯片、精密机床和新材料环节,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日益强大的科研实力,未来在这些领域的进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而且很有可能未来也会成为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
第一财经:怎么看新能源车和半导体产业链?2021年新能源一枝独秀,半导体表现也很抢眼,在新的一年里还有机会吗?
童宇:可以看到,新能源车和半导体产业都是我前面说的,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这也是过去几年中,这两个行业能有不错表现的原因。例如新能源车,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主要车企都在积极发展,而且这一趋势是确定的,目前全球渗透率不到10%,还处于一个加速渗透的阶段。
过去的一年,对新能源车的需求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这就显得行业供给相对紧缺。所以在过去一年里面,行业里面上市公司爆发出巨大的盈利弹性,这也是过去一年新能源车板块一枝独秀的原因。往后看,整个行业的销量增速还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行业蛋糕在不断做大。不过随着很多环节的产能得到大量释放后,切分蛋糕的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些竞争格局的变化和盈利能力的变化,也是我们在投资中需要考量的。
在过去一年市场极度缺芯的状态缓解后,芯片部分领域景气度确实环比有些下滑。不过从中长期看,芯片领域既面临下游智能化带来的需求增长,又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而设备和材料环节又是其中的关键,成长的确定性更高,持续性也更强,是新的一年在半导体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细分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