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河南省禹州市火龙镇卫生院防疫人员为蒜苗做核酸的事,让笔者想起了2005年禽流感时期一首《鸡之歌》。部分歌词是:吃我的肉我没意见,拿我的蛋我也情愿,可是我不能容忍被当作污染。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
现在,禹州市的蒜苗大概也在“喊冤”: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不知道有关部门要求对蒜苗出具核酸证明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更“冤”的是禹州的菜农。根据许昌日报1月19日的报道,火龙镇1200万斤蒜苗严重滞销,菜农心急如焚,喊出了“价钱多少你们说了算”的话,他们面临的无奈与无助让人感同身受。
笔者查了一下,火龙镇的红根蒜苗价格每斤3元左右,1200万斤蒜苗的价值在3600万元左右。当然,市场行情会随时变化,这个数据只能供参考。但相关资料表明,火龙镇的人口在5万人左右,如果蒜苗因为疫情滞销而不能产生收入,这个“损失”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是700多元。700多元对发达地区的人可能也就是一顿饭的花费,但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当地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防疫抗疫是为了民生,保护菜农切身利益也是民生,断然随意不得。
火龙镇卫生院防疫人员为蒜苗做核酸也是为蒜苗的销路考虑。正如当地政府办对此事的回应:受疫情影响,火龙镇上百吨蒜苗滞销。蒜苗收购商要求蒜苗合格健康,政府便派人采集蒜苗核酸。
问题在于,蒜苗收购商为什么要求对蒜苗进行合格健康检测?收购商当然希望尽量简化程序,实现物尽其流。但收购商也面临着压力。当冷链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时,那些曾经发生过疫情地区的农产品会不会也带病毒?这可能是一些地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这种压力会“传导”到蒜苗产地身上,就演变出了给蒜苗做核酸的事情。
为蒜苗做核酸多少有点“奇葩”,但这种“奇葩”事件在许多地方层出不穷,让人们无所适从。比如说,有的地方在药物购买方面采取了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去药店买瓶眼药水也被“弹窗”要求去做核酸,大概是因为眼药水具有消炎作用;还有的地方在没有出现病例的情况下却要求进行全员核酸,零下30度让老人和孩子排队做核酸,是不是还有更科学精准的防控办法?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明确指出,要做到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一刀切。其实层层加码比“一刀切”更加令人忧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坚决控制疫情;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很重要。这需要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认真进行权衡考虑。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在经过一轮市场狂热后,政府会更理性看待稳定币。
律师执业权利是当事人权利的延伸,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立法初衷,促进公平正义。
修订后的治安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为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自卫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鼓励公民在合理限度内勇敢维护自身权益,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正义观念。
路易威登全新概念地标“路易号”巨轮在上海市静安区吴江路惊艳亮相,国际品牌首发经济青睐上海。
过度口水战不亚于恶性价格战,摧毁的是整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