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凌晨,万众期待的2022年美联储首秀重磅来袭,维持基准利率及Taper速度不变,明示3月开始加息,进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如期转鹰。但也有些超预期的地方,政策声明中特别提到了加息后缩表,货币正常化进程明显提速,且尚未明确加息的节奏幅度和缩表细节,再加上会后鲍威尔发言偏激进,不确定增强,引发市场担忧,美股应声回落,美债快速飙升,避险情绪升温。
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有哪些看点?
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总体偏鹰,特别是鲍威尔发言稍显激进,主要是基于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对于经济,总体判断是持续走强,相对乐观;对于通胀,表述有明显的变化,放弃了“暂时论”的说法,明确指出供需失衡导致通胀高企。考虑后续经济重新放开、境外局势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压力等因素影响,供给的瓶颈不会彻底消失,高通胀的恢复将慢于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就业,处于相对强劲的状态,失业率大幅下行。结合上述三点,美联储删掉了“致力于在时下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使用其全部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促进其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的表述,将遏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会在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加速货币正常化进程。
Taper:进程不变,3月结束,符合市场预期。此次并未改变缩债进程,延续每月减少200亿美元国债和100亿美元MBS的购买速度,预计本轮QE将于3月结束,符合市场预期。
加息:明示3月加息,但幅度和节奏未定。按照美联储前瞻性指引,当前美国经济运行情况基本符合政策目标,通胀率远高于2%且劳动力市场强劲,预计很快就会提高联邦利率的目标区间,明示会在3月完成Taper后开始加息。但对加息次数和幅度尚未明确,“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给市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为美联储每年有8次议息会议,最多会有7次加息。但按照之前惯例,美联储通常会在3、6、9、12月议息会议涉及经济预测和加息,年内加息4次的概率较大。
缩表:加息后讨论缩表,最快6月实施。美联储将“逐渐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表述改为 “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提上日程,而且节奏明显加快,对此市场有些预期不足。首次加息后开始讨论缩表,预计会在5月议息会议上讨论缩表,最快6月正式开始实施,节奏超预期。
与上轮货币正常化有何异同?
从Taper到加息、缩表提上日程,本轮美联储货币正常化已行至半程,复盘上一轮2013—2018年的货币正常化周期,不难发现,由于本轮通胀比之前更剧烈、更复杂,货币转向会来得更快。通常美联储紧缩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
Taper预期引导:这一阶段货币宽松其实还在继续,但会对市场情绪有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首次提及Taper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通常会有半年左右的沟通期,随着预期的强化,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上一轮是2013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提及考虑Taper,美债利率快速飙升。这次Taper最早是在2021年1月FOMC会议纪要提及,7月和9月议息会议开始强化。
正式Taper:Taper相当于缩减购债规模,投放流动性的速度放缓。也就是美联储开始行动,货币最宽松的阶段已经结束,拐点开始到来。上一轮美联储2013年12月官宣Taper,2014年1月正式开启Taper,9月提速,到2014年10月结束。这次Taper实施进程明显提速,2021年11月官宣后随即实施Taper,12月Taper进度提速,预计将于2022年3月完成Taper。
加息预期引导:通常发生在Taper后半程或结束后,要特别关注美联储的措辞变化。Taper完成后就要关注美联储关于加息的措辞,上一轮是2014年9月正式提出货币政策正常化,删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的表述,进入加息观察期,市场加息预期升温。直到2015年1月,美联储正式释放加息信号。这次2021年12月美联储通过点阵图传递出加息信号。
加息:通常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联邦基金利率进行调整,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后,货币供应量减少。联邦基金利率通过影响长短期利率,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形势,所以加息会相对谨慎。上一轮2015年1月就开始释放加息信号,直到2015年12月才第一次加息,16年加1次,17年加3次,18年加4次,一共加息9次,最后一次是2018年12月。预计这次将于2022年3月加息,较上一轮预期引导周期明显收窄,货币正常化提速。
缩表:是指压缩资产负债表,将投放出去的资金收回来,也就是存量缩减,通常发生在加息的中段。上一轮是2017年3月首次讨论缩表,4月释放缩表信号,6月披露缩表方案,于2017年10月正式缩表,当时已历经3次加息,到2018年5月加速缩表,直到2019年8月才结束。这次通胀压力更加突出,资产负债表更加承压,美联储计划首次加息后就开始讨论缩表,最快6月实施,从首次加息到缩表之间仅相隔了一个季度。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加速下行
(2)政策不及预期
(3)疫情反复爆发
(作者系华鑫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研究员杨芹芹、谭倩、纪翔)
美联社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而特朗普似乎希望把责任推到鲍威尔身上。
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机构认为,美联储今年仍可能降息,下一次降息或在第三季度。
美联储在声明中提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
特朗普表示,鲍曼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美联储理事会任职,在处理通货膨胀、监管和银行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