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一味悲观,不盲目乐观,一起探寻客观——2022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十大预测(下)

2022-02-08 17:22:53

作者:杨芹芹    责编:高雅

从需求端的信用收缩驱动转向供给端的货币宽松驱动,债市进入下半场,还有空间。

债市:还有鱼尾行情,空间不及2021年,上半年机会好于下半年

从需求端的信用收缩驱动转向供给端的货币宽松驱动,债市进入下半场,还有空间。2022年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凸显,出口增速回落,财政和货币同步发力稳增长。12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1月降息节奏提前且幅度超预期。预计上半年货币政策维持“温和宽松”的节奏,降准降息空间打开,推动债券到期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债市还有机会。

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制约宽松空间与节奏,债市仅剩鱼尾行情。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前,中美利差收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限,一季度或是仅存的降息窗口期。总体来看,上半年债市还有窗口期,但目前价格已在相对高位,大幅上行可能性极低,上行空间小于 2021 年。下半年猪周期拐点确认后,猪价存在上行动力,带动 CPI 上涨,制约利率下行。预计利率债处于鱼尾行情,上半年机会相对确定,但考虑到 2021 年债牛已持续了较长时间,且下半年经济见底后流动性存在边际收紧的可能,债市上行的空间较为有限,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债市全年行情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方向相对明确,把握衰退式宽松带来的机会。但目前价格已在相对高位,叠加下半年经济见底后流动性存在边际收紧的可能,制约利率下行,后续大幅上行可能性极低,总体上行空间小于 2021年。

A股:估值与业绩博弈,结构性机会犹存,关注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消费困境反转三大主线

A股市场估值抬升与业绩下行相互博弈,结构性机会犹存。当前政策底已现,市场和经济尚处于在寻底的过程中。一方面,2022年的A股具备2018年中美经济货币政策分化、业绩下滑的利空因素;另一方面,2019年流动性充裕、稳增长发力的利好因素亦可继续体现。因此,估值修复与业绩下行同时存在,在资金面宽松的背景下,A股整体估值还有修复空间,但业绩仍在承压,估值抬升与业绩下滑博弈,仅有结构性机会。

综合盈利、流动性、估值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分析,关注N字形态中的三大主线。我们对2022年A股走势的推演如下:从节奏上看,2022年流动性前松后稳,上半年是降准降息窗口期,驱动估值上修;而业绩前高后低,逐季回落,尤其需要警惕下半年下行风险;经济前低后稳,下半年筑底企稳,带动市场情绪逐步回暖。整体来看,2022年A股在估值与业绩两方面影响下呈现扁平N字形态。建议关注绿色科技高质量发展、稳增长和消费提价反攻三条主线,但也要警惕二三季度的回调风险。

汇率:人民币汇率有温和贬值压力,将回调至6.6-6.9区间

近期人民币保持强势,在6.37附近波动,主要受季节性结汇和海外疫情反复的因素影响。季节性结汇方面,年末至春节前,企业结汇意愿较强,驱动人民币汇率维持高位。再加上近期奥密克戎在多国持续传播,中国疫情相对稳定,提振了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支撑了人民币的强势地位。

2022年随着疫情和季节性因素逐渐消退,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诸多因素将发生转变,汇率难以长期维持高位,存在贬值压力。

政策调控方面,2021年受出口及避险情绪影响,人民币一路走强,随后央行出手,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政策信号,引导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波动通道,人民币升值顶点基本确认。

贸易顺差方面,在疫情冲击减弱的情况下,海外供应链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逐步恢复,我国出口替代效应逐渐减弱,外需面临拐点,出口增速将回落,贸易顺差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将开始减弱。

资本流动方面,主要经济体正在加速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而国内还有宽松空间,加速海外资本回流,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再提速进一步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

经济基本盘方面,受地产下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和出口增速边际放缓等因素影响,外需增长动能减弱,内需难以明显改善,市场预期不稳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基本面承压也会带来贬值压力。

2022年人民币汇率有温和贬值风险,总体回调空间不会太大。考虑到中国经济仍有韧性,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内需市场潜力巨大,经济不至于失速,人民币也无大幅贬值的基础,大概率在6.6-6.9区间内波动。

大宗商品:国内定价的品种回调刚刚开始,农产品是难得的例外

海外定价的原油供给修复需要时间,短期仍将维持高位均衡。原油作为重资本重投入的资源行业,供给弹性较弱,从增加资本开支到扩张产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疫情后的全球供应链危机尚未解除,过境运输较为复杂,需求则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弥合供需缺口还需时间。OPEC+维持每月增产40万桶/日的节奏,但全球库存处于近5年低位,远跟不上需求,供需格局改善较为缓慢。近期原油供应紧张,叠加假期结束需求回升,美国原油库存跌至2019年来最低位,油价高位运行。OPEC+闲置产能已降至4%,短期内石油供给恐难跟上需求。总体来看,短期原油价格还在高位均衡周期,增速有所放缓。后续若供需缺口缩窄,原油价格中枢或下移。

国家定价的大宗商品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价格回调才刚刚开始。供应端由于主要资源国产量逐步恢复,国内“六稳六保”工作部署逐渐落实,政策将继续引导煤炭、电力等能源生产边际回暖,市场有效供给提升。需求端则因为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增速回落,需求有所减弱。

煤炭:短期震荡调整,后期供需反转加大下行压力。2022年前期保供稳价政策延续,供给趋于回暖,供需缺口有望缩小,转入阶段性宽松,煤炭价格高位回落后继续震荡调整。随着供给问题的缓解,需求疲软逐渐成为当下大宗弱势的主逻辑。经济下行导致煤炭消费减少,需求疲软凸显产能过剩,国内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能源消费增速回落,2021年前三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7.3%,比2021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7.3、3.2个百分点。国外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放缓,2022年中国出口增长承压;同时,各国新能源政策有望持续推进,海外需求端表现可能出现分化。总体而言,供应回暖不抵需求萎缩,价格虚高难以维持,煤炭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钢铁:产量与价格双压制,负面情绪难缓解。双碳发展叠加“房住不炒”,钢铁行业的政策扰动还在,已对钢铁行业产量与价格形成双压制,行业景气度仍将延续下滑趋势。供给端来看,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扩张期或将结束,延续收缩预期。需求端虽有基建回升的拉动,但房地产前景不明确,即使政策端边际放松,到投资落地还需要时间,地产投资回落的冲击影响难消。总体来看,钢铁消费需求有所下降,预计上半年钢材消费旺季后,钢材价格有弱势下跌的风险。

农产品是难得的例外,供需缺口驱动价格上涨。2021年,疫情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驱动全球农产品需求上涨,供给端受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生产运输受阻,供需缺口驱动价格一路上行。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需求端恐再度上行,但供给端来看,国外受极端天气及全球供应链恢复情况干扰,国内受局部疫情扰动和河南暴雨等不利影响,产量骤减,再加上海外通胀风险,三重风险叠加供需缺口压力依然较大,农产品易涨难降。

(作者系华鑫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研究员杨芹芹、谭倩、纪翔)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