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咖录丨中美货币政策如何从分化走向统一?

第一财经 2022-02-11 14:03:57

作者:航宇    责编:许欣然

今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加大,美国加息在即,中国已出台政策宽松措施,两国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演绎,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大咖录丨中美货币政策如何从分化走向统一?

今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加大,美国加息在即,中国已出台政策宽松措施,两国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演绎,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大行其道对话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

第一财经:今年全球货币政策的基调就是美联储会收紧货币政策,但是中国会宽松货币政策,那么已经有很多的市场人士在解读这种货币政策分化的趋势,所以首先您怎么解读这种趋势,以及您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该如何去理解呢?

易峘:我们在年初开始说,这个市场可能现在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候,共坚时刻,中美共坚时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在稳增长的政策,咱们回看前几个稳增长周期,从政策开始转向到发力到位,其实是有个磨底的过程。这个过程从逻辑上来说,是需要一些基本面的下行以及基本面下行的信号来给政府做反馈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在11月12月很多市场交易了所谓稳增长预期之后,那么最近开始看到其实基本面自己下行还有个惯性,那么再加上抗疫海外等等的影响,就开始交易一个基本面的行情,但是其实从逻辑上来说,这是正确的,因为需要给政府进一步的稳增长的信号。美国却是大梦初醒,发现自己的通胀已经走得很高了,那么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态度才能把它压下来,包括通胀预期,我们在去年某个点上10年的CPI通胀预期都已经到2.8-2.9%,这个已经超出它通胀目标,平均2%太多了。美联储的公信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包括独立性的质疑都开始在去年年底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中美应该说,中国虽然有松的意向,但是相对基本面需要可能更松一些。美国却是基本面不再往上的情况下,它却是一个治通胀型的收紧,这两边对市场一个是风险溢价,一个是估值都是有压力的。

第一财经:那么您觉得这种货币政策分化的趋势是会加大,还是最终会走向一个统一的脚步?

易峘:我觉得可能先加大,然后走统一一定是通过基本面为桥梁统一的。先加大是什么意思?刚才我们说中国的稳增长需要进一步地加码,这个时候我们是预测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会进一步下调,甚至会有降准。当时其实我们想央行也剧透了,LPR会有进一步的下调,会有降准,包括1年和5年的LPR,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和其他的监管相关的政策可能都要一些配合,我们中国政策一句话还需要再宽一些,美国政策短期是属于它觉得自己离开中性的标准已经太远了,偏离太远了,它短期是要赶快跑回去,它要赶快过去,它其实现在有一种每一次美联储说话都比上一次更鹰的感觉,为什么?因为美联储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市场已经预期到了,我们这样说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它们在短期既然心里是想更加快地回到中性立场,或者就是说更加快地把通胀预期止住的话,它们的行为就很难比市场预期的更鸽派,因为它们希望给市场传递我们要治通胀的信号,这个时候是比较难受的,因为通胀是个滞后指标,增长要走弱一段时间通胀才会下来,所以美联储在这样的一个困难模式可能会比中国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中国从时间上来看,稳增长12月1月2月,历史上也就是基本上最多就四五个月的事儿,就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改变出来了。

所以我们觉得中国可能先更宽,美国暂时没办法,它骑虎难下,通胀就是它的虎,那么但是后面我们觉得从它自己经济来说,它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上次的两轮的高点,一次是去年二三月,一次是去年11月,现在是加速下行的,到它自己的增长开始下行,可能也就是到二三季度的时候,所以我们觉得下半年的时候看到这些现象,以及市场一直对它觉得利率升高有点担忧,这种反馈,联储可能到年中的时候更中性一些。

第一财经:具体到资产配置上的话,您建议今年投资者究竟该如何去做部署呢?

易峘:我刚才给的一个路径图可能就是中国先稳增长压力在前,而美国应该说现在还是治通胀紧迫性的脑回路里面出不来,它稳增长还在后头,所以它先需要治通胀,治到实体经济出现一些对利率上升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现金流压力了,不管是信用债市场,还是周期股的回调。周期股大幅降低盈利预期,再回到利率的新平台,然后长期成长才可以,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真实利率在美国调了这么大一波以后,10年国债利率减去10年通胀预期仍然是负0.5,那么在一个负的真实利率就算回到0的真实利率,长期成长的东西还是会被资金追捧的,尘归尘土归土,所以我们觉得从投资上来看,路径上短期稍微有一点凶险,因为两边的政策都还在调,那么中国可能先立起来,然后美国没有这么着急了,对通胀,慢慢地回到中性,可能美国下半年会有更多的更好的东西出来,是我的现在简单的一个设想,但是当中要看政策的路径怎么走了。

第一财经:您对于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投资主题,您有一些什么样的观察吗?

易峘:我觉得两边有很多的相通性,但是也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先说中国,中国应该说伴随着金融条件的宽松,会有稳增长相关的一些交易性的东西,我们说投资机会有两种,一种是交易性的,就是预期太低要纠正,另外一种是长期成长性的,但是你时不时的要担心一下估值,担心一下估值,那么中国在这边有交易性,在美国周期性的交易性的机会就不多,为什么?因为利率曲线在美联储退出的情况下是要扁平化的,而真实利率曲线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在每一个久期上的名义利率,减去通胀预期,真实利率如果是利率曲线看的话,以10年或2年为例,是历史最陡峭,它肯定是要扁平化的,大概率。历史上退出都是要扁平化,这个时候对周期就不太好。所以美国周期的相关的交易性机会就有点火中取栗的感觉,中国有(稳增长的交易性机会)。

那么成长性的东西两边是有相通的,我想在智能驾驶电动车这些东西在加速的情况下,两边相通。那么另外一块,我觉得碳中和清洁能源相关的东西,在整个产业链上应该还是有机会的。还有一个大的就是全球不管是数字化虚拟化,还是不管是货币的虚拟化,还是人和人交流的虚拟化,包括整个智能汽车等等这些东西,最后会带来大量的数据的产生。大家觉得前10年的数据增长是非常惊人的,但是我们觉得是后10年也会非常惊人,这块来看整个数据的基础设施尤其在海外会有很大的一波IT的投入,现在很明确的供给瓶颈已经出来了。

那么在中国我觉得如果从大的投资周期来说,中国入世的前10年是一些可能比较基础的制造业、基础的原材料和基础的金融产品大发展的时候。那么第二个就是2010年到2019年为代表的可能是消费互联网,那么接下来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在高精尖的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制造业上再上一个台阶,咱们说专精特新不是没有道理的,从10年的跨度来看,我们可能需要的是更高质量的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是会很蓬勃,但是制造业也会更分散,它没有这么大的网络效应,所以正好需要更加专业的研究来后面做后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