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集团正考虑加大其核心心血管器械在中国的生产制造规模。第一财经记者2月11日获悉,美敦力将在上海临港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建立相关产品线。
作为首家投资临港的生物医疗500强企业,美敦力首次将核心业务制造投向中国,也标志着外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了中国本土研发和国产化的新时代。
根据临港方面透露的信息,美敦力临港项目首期投资额约3亿元,用于建设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该项目厂房预计于今年6月交付,交付后5年内投产,预计投产后第三年达产,达产后每年产值预计3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2月,国内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先健科技与美敦力达成进一步扩大“芯彤”国产心脏起搏器项目合作,双方将启动国产核磁兼容起搏系统的项目合作,推进新合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商业化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治疗需求。
心脏节律和心力衰竭(CRHF)是美敦力全球体量最大的业务板块。2021年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美敦力心血管业务全年营收10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心脏节律与心衰业务营收55.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而受到疫情影响,美敦力冠状及结构心脏病(CSH)营收同比下降0.3%至28.34亿美元。
美敦力全球CEO杰夫·马萨(Geoff Martha)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正在为心血管领域的长期发展作准备,将实施新的运营模式,在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在大型市场上实现创造和颠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患者市场,对于医疗器械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敦力近年来不断加大本土化投入,从“美敦力中国”变成“中国的美敦力”。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近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医疗市场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刚需,未来中国将不仅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而且也一定会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重要的创新来源地之一。美敦力将推进高端产品线的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和生产计划。”
根据《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2020年全球心脏节律管理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57亿美元,市场高度集中,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等占到市场超过80%的份额。
但中国国产起搏器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中国每年安装的约10万例起搏器中,国产占比大约5%。国内目前仅有乐普、先健科技和创领心律医疗等少数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研发。
美敦力早在2014年就与先健医疗展开合作,2017年12月先健推出一款具有完全自动化功能的国产起搏系统“芯彤”系列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包括配套的起搏电极和程控仪。
除了心脏节律与心衰业务之外,在结构心脏病领域,美敦力今年年初也迎来重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TAVR)产品Evolut PRO在中国的批准上市。TAVR产品也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近年来展开激烈争夺的领域。
尽管目前的关税问题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业内仍然期待看到骨科和介入心脏病等领域发生更多并购交易;重大的并购标的预计将逐步转向上市公司。
一方面大量国产医疗创新公司崛起,具备了生产与国外技术质量相当的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最新的关税战也令美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提升。
此次司美格鲁肽中国说明书更新正处于GLP-1类减重药物竞争升级之际。在礼来公布了一系列积极的临床数据后,诺和诺德的先发优势正在遭受挑战。
美归根到底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无论利用何种技术手段,医美机构都不能成为“容貌焦虑贩卖者”,而应积极帮助求美者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大型医疗公司。随着美国上市医疗企业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