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的债务问题仍在发酵。近日,在港股上市的上海房企大发地产(06111.HK),遭债权人向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交清盘呈请,这在近段时期港股内房股中尚属首例。
“清盘”指公司的生产运作停止,所有资产短期内出售,变回现金,按先后次序偿还或分派给未付的债项,之后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的一连串过程。
对于债权人此番举动,大发地产21日发布公告称,强烈反对这一清盘呈请。
大发地产称,2022年2月18日,有票据债权人就1500万美元尚未偿还优先票据,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交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并且针对大发地产子公司垠壹香港也发出另一份清盘呈请。大发地产被告知,根据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条例第182条,于清盘开始日期(2022年2月18日)后对公司财产的任何处置(包括诉讼中物权),以及任何公司股份转让,或公司股东地位变化,依据香港法律将属无效,除非获得高等法院的认可令。大发地产强烈反对该呈请,将征询法律意见,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合法权利,将寻求法律措施以坚决反对呈请。
第一财经注意到,目前大发地产并没有公开债务违约记录,那么将大发呈请清盘的债权人究竟是谁?
一位大发地产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票据债权人所持票据,是之前1月份进行票据交换要约里,未同意部分的票据债权人。
今年1月18日,大发地产曾有一笔票面利率为9.95%的2.8亿美元债到期,未偿还本金为1.845亿美元,在1月初大发就向美元债持有人发出交换要约征求。
在债务到期前,大发地产称交换要约及同意征求的所有先决条件已获达成,获接纳的约1.44亿美元的现有票据被注销,新票据按12.5%计息,并须于2022年6月30日支付。不过,当时还有剩余未偿付现有票据的本金额为4036万美元。
“1500万美元的额度较小,大概率不会因此引发清盘,不过接下来大发地产的偿债压力较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大发地产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上海虹桥,主要市场为长三角城市群,同时也进军了成渝城市群。大发地产规模较小,2021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76亿元。近期因受房地产大环境影响,也出现了人员动荡。1月底,大发地产曾公告称,已担任CEO一职约4年的廖鲁江辞任,公司首席运营官冷俊峰调任为首席执行官。
大发地产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公司境内业务运营正常,暂未受一系列事件影响。
房地产“止跌企稳”加上新一轮“国补”政策落地,家装、家居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有部分季节性因素,预计春节之后房地产市场会有所回暖。
盈利底即将来临之际,当前业绩的好坏并不是太重要,从中期维度看,重视产业周期是投资布局的重要抓手。
由于预期降低、实际持有成本较低,债权人态度逐渐发生变化。
2025年中国和全球商业地产行业在主要的环境及要素上背离较大,复苏拐点也还有待观察,“2025年还是会比2024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