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了对政协委员《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复文摘要。
该复文摘要称:我们在“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严控煤电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复文的表述,此处“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是指除发电之外,没有其他产品和用途的电厂。因此不包括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等煤电项目。
对于复文为何剔除了热电联产等煤电项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李平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我国城市建筑供暖采用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供暖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碳排放。
孙李平表示,当前电厂余热长距离输送技术已经成熟,电厂的供热面积可以大幅增加,这为进一步发挥热电联产的优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上马热电联产项目可以替代低效率高污染物排放的供热锅炉、降低燃煤的碳排放强度,非常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上升1.2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此前一份研报显示,从电源利用情况看,我国煤电机组整体利用率偏低,处于电量过剩状态。2019年全国31个省市中,火电利用小时数高于4293小时的有14个,高于5000小时的仅有2个,2020年煤电收益所有提升,但在煤价和电价双重挤压下,亏损面仍在50%左右。从电源投资年限看,煤电的容量加权平均年龄约14岁,相比较30~60年的技术寿命,还处于青壮年时期。
“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电机组的利用率偏低,但是个别地区将来仍可能面临煤电装机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时期。因此,必须坚持做好节能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消纳和存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该落款时间为2021年8月的复文摘要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激发煤电在调峰、调频、调压以及提供系统容量支撑和转动惯量等方面的作用。
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协调力度,支持优质煤炭安全高效稳产增产,全力支持国家能源集团改革发展和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球氢气产量达到9400万吨,基本来自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占比仅为0.4‰。据此推算,2021年全球绿氢产量为3.76万吨。
在碳中和之路上,如何洞察行业,助力全行业低碳转型?
4月22日下午,首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颁奖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29家在碳中和进程中表现出色的企业,分获5大奖项。
自进入数据中心行业以来,普洛斯就积极采用创新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推动多个减碳提效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