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而言,3月疫情冲击下经济可能出现一些波折,一季度经济增速或将前高后低。全年维度来看,上半年将是政策发力最密集的时期,一、二季度或成为经济环比增长最快的时点。若稳增长目标在上半年达成,政策变化有可能快于市场预期,叠加海外滞胀和衰退风险增大,全年经济动能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之后,3月经济数据可能出现一些波折。
1-2月经济超预期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集中在年初发力的结果,投资是核心驱动力,内外需共振共同推动经济向好。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释放,上半年经济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也并非没有波折。首先,3月疫情蔓延到深圳、上海等经济重镇,防控措施的阶段性升级大概率对经济形成一定扰动。其次,2月金融数据表现不佳和3月票据利率下行意味着实体需求可能略显不足。最后,房地产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太多改善,预计地产投资短暂的正增长3月难以维持。在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走成前高后低,但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的概率较大。
▍全年经济环比动能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经济和政策变化或快于市场预期。
市场普遍预期积极的宏观政策力度可能维持到三季度,但1-2月经济数据表明政策发力的速度和效果比市场预期的要更快。若政策效果好于预期,二季度能够实现稳增长目标,便存在提前退出的可能。我们认为上半年就是政策发力最集中的时期,一、二季度或成为经济环比增长最快的时点。下半年国内政策力度或将有所下降。俄乌冲突、高通胀、海外宏观政策紧缩或将导致欧美走向滞胀和衰退,对于中国而言,外需的不确定性也将有所增大。今年中国经济动能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经济结构方面,市场对投资走势的分歧并不大。
对于消费,精准防控将更加统筹兼顾,短期的疫情扰动过后消费将重回修复通道。从居民支出结构上看,刚性的食品需求和弹性的耐用品需求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占比24%的居住消费和占比11%的教育文娱消费是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滑的主要分项,疫情扰动和防控措施是主因。3月1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会后各地积极落实。尽管国内疫情的扰动和冲击难以准确判断,但在长期与疫情抗争、共存的过程中,防控措施会越来越精准,对经济和消费的负面冲击会越来越小。
▍结论:
短期而言,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之后,3月经济数据可能出现一些波折。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前高后低,但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的概率较大。全年维度来看,上半年就是政策发力最集中的时期,一、二季度或成为经济环比增长最快的时点。下半年国内政策力度若如预期下降以及海外滞胀和衰退风险增大,经济动能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经济结构上看,市场对投资走势的分歧并不大。对于消费而言,精准防控将更加统筹兼顾,短期的疫情扰动过后将重回修复通道。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
这款滞胀“鸡尾酒”中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成分:中央银行的政治化。滞胀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国和全球经济不断增加的衰退风险。
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美国滞胀危机是由需求扩张与供给收缩的双重压力叠加所致,当前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低,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了经济停滞的风险。
美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GDP增长预测萎缩,消费和政府支出疲软,进口猛增成为主要拖累,市场对再通胀预期受挫,债券收益率下行,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加,美元指数高位停滞,市场关注鲍威尔在3月议息会议上的表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控制支出意味着减少政府的行政开支,而增加收入则依赖于提高生产效率,这两方面都与马斯克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