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会再次滞胀吗?

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美国滞胀危机是由需求扩张与供给收缩的双重压力叠加所致,当前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低,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了经济停滞的风险。

150 03-20 15:52

本轮调整中的机构行为变化以及对后市的三重思考

2025年2月以来,长债利率整体震荡上行,基金与国有行成为主要卖盘,农商行与保险则有明显买入行为,尽管监管部门对债市情绪的压制可能趋缓,但债市短期内仍将处于高波动阶段。

0 03-18 18:09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有多大?

美国就业市场走弱,消费支出下降,经济衰退风险上升,GDPNow模型预测一季度GDP或为-2.4%。

22 03-13 10:20

浅析后续降准时机

近期资金紧平衡反映了存贷增速差长期为负、商业银行对中长期负债需求较大等问题,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调整流动性投放,预计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可能降准。

67 03-12 09:48

明明:信用债的配置也将继续围绕化债推进 | 大V看两会

政府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全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财政支出力度加大。

18 03-07 10:13

如何看待美国对华再征关税?

美国对华加征的“10%+10%”关税预计将拖累我国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3个百分点,但对新兴市场需求和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的提升有望部分抵消其负面影响。

177 03-05 14:00

固收+后续发展及怎么看近期债市赎回?

随着利率中枢不断突破历史新低,固收+及混合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和表现受到关注,尽管面临市场收缩和投资者配置意愿不强的挑战,但稳定的权益市场和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可能成为未来固收+市场修复的关键。

20 03-04 10:12

汇市聚焦:特朗普“关税迷雾”中如何看人民币汇率?

当前,美元指数回落下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压力整体可控,叠加央行稳汇率政策保持强度、国内A股等风险资产表现良好等,人民币汇率或阶段性窄幅震荡。

80 02-27 11:47

如何看待当前存单的投资价值

2025年同业存单供应压力较大,但固收资管产品需求有望对冲,存单利率调整后展现出配置价值。

28 02-26 10:45

两会前瞻:经济目标与政策组合展望

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提高至4%,新增专项债规模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

237 02-24 11:03

如何把握资金转松的条件与信号

春节后资金面持续紧平衡,受央行宽松力度回落影响,银行资负压力加剧导致融出能力下滑,债券市场表现受到较大扰动。

143 02-21 17:27

如何看待债市的回调压力及反转机会?

去年年末以来收紧的资金面叠加1月通胀和信贷等数据表现超预期,对债市的表现形成制约。

143 02-19 17:02

2025年地方专项债会投向哪里?

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用途显著变化,其中用于债务化解的资金占全年额度高达40%,而2025年专项债资金或将拓展用于土地储备项目、收购存量商品房及补充银行资本金。

146 02-17 10:25

资产荒背景下“固收+期权”产品的优势及收益表现如何?

理财产品面临资产荒,开发“固收+期权”产品成为主流应对措施,通过挂钩不同标的资产和采用不同期权类型的产品设计模式,以期提供持续稳定的增值收益。

22 02-12 15:03

需要担心股债跷跷板吗?

节后A股量价齐升并未引发债市调整,表明股市和债市的定价叙事不同,股市关注AI平权和中美竞争格局变化,而债市更依赖基本面数据。

184 02-11 11:26

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和面临的约束

去年9月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向好运行,但需求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

35 02-07 10:14

2025债市机构行为展望

本文总结了2024年债市机构交易主线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机构在债券市场上的行为模式和策略偏好,并提出了2025年债市交易的三大关注点。

23 02-06 10:39

如何看待“特朗普交易”回摆下的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在外部压力阶段性缓和、央行稳汇率政策保持强度的背景下,短期或围绕7.3波动,全年面临美元指数维持高中枢和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等外部扰动的风险因素。

27 01-27 15:25

“债券型互认基金”为何如此热门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放宽了客地销售比例限制,优化了投资类型和管理职能,推动了内地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增长。

72 01-24 18:34

特朗普交易VS逆特朗普交易

特朗普就职演讲聚焦内政,强调国家紧急状态、能源政策、关税改革等,而对外交政策着墨较少。

21 01-23 18:34
  •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公开市场业务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货币合作处任职。擅长货币政策、流动性、利率、汇率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