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原因
中美货币周期背离,利差收窄推动人民币贬值。目前美国通胀压力高企推动美联储加息节奏走鹰,美元走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降准降息预期上升,25日起全面降准25bp。中美经济货币双周期背离,中美利差收窄推动人民币贬值。
疫情形势严峻,大幅冲击市场预期。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以上海为首多地经济实质停摆,加剧了二季度经济的不确定性;上海及周边城市在制造业、出口贸易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防控政策升级及复工复产低于预期严重冲击经济基本面,大幅冲击市场预期。
出口预期弱化进一步冲击经济和汇率预期。2021年中国出口强劲增长,2022年在高基数的情况下出口增速承压;上海及周边苏州等城市是中国制造业、外资投资的主要区域,作为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疫情防控带来的生产开工不确定可能影响全球销售供应;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疫情形势好转,入境政策宽松加剧了中国出口订单外流压力,一季度的PMI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走弱,低于历年均值3.5%。
央行调降外准率的影响路径及成效
政策干预下,可打破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近期多重因素冲击下人民币连续贬值,很有可能形成单边贬值预期,政策干预下释放美元流动性,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降外准1个百分点,释放105亿美元流动性,对比目前银行间即期日均400-500亿美元的交易量,对市场冲击不大,主要还是情绪上的引导。
参考历次调整,人民币贬值趋势将放缓。历次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是上调,在短期内都止住了人民币单边升值,上次调整是在21年12月,在短期内还是见效了。本轮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信号明确,也能缓解人民币贬值趋势。
后续展望
本周汇率将止贬转升,但难改短期颓势,长期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短期来看,本周人民币将止贬转升,这是因为本周美国和欧元区会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大概率经济增长会弱于预期,叠加政策拉动的多因素推动下,人民币存在短暂升值的可能,但难改颓势。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还是取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基本面,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不确定性陡增,美国经济形势总体强于中国,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若5月疫情能以较快的速度好转,在多重稳增长、拉内需的政策推动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或能缓解。
对出口贸易的拉动可能不及预期。通常来说,贬值对于出口贸易型经济是有利的,但当前出口订单外流主要来自防控政策带来的生产开工不确定性,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很可能导致外贸订单不会随着贬值增加;其次,很多外贸企业不在保供生产名单上,并且多地防控层层加码,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也加剧了外贸企业交货延期和保供的压力。
总体来看对A股的影响较小。人民币连续贬值叠加经济下行加剧冲击了市场情绪,北上资金没有大幅流出,当前A股大跌主要还是受经济预期影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A股市场影响较小。
(作者系华鑫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研究员杨芹芹、谭倩、纪翔)
会议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下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相关安排,并明确了清迈倡议机制化下一步讨论方向。
次新股、算力、AI应用、光刻机、光伏、消费电子题材跌幅靠前;电力、医药、银行走强,宠物经济、PEEK材料概念股活跃。
美元信用松动下的重定价。
大消费领跌,零售、食品、餐饮旅游跌幅靠前;算力题材走强,服务器、GPU、光通信方向涨幅靠前;黄金股反复活跃。
将持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为中国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的经营主体开展跨境贸易投资结算营造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