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际ESG披露准则年内发布,金融机构、企业加速行动

第一财经 2022-04-27 16:04:30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金融机构和企业将在中国走向ESG充分披露的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再度引发关注,气候变化是其中一个关键维度。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计划今年底出台一套ESG披露准则,目前已在国际上征求意见。该准则对公司运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公司影响也会很大。4月初,美国证监会(SEC)发布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提议,中概股同样面临披露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4月11日公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下称《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ESG信息。尽管中国内地交易所并未像港交所那样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但《指引》要求亦是关键一步。

未来,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将在中国走向ESG充分披露的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周宁人对记者表示:“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目前缺乏一套清晰、标准的ESG转型框架指引,建议领先机构首先要提升ESG转型的战略地位,将其列入CEO的议程,自上而下推动;其次,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为后续的ESG举措落地设置衡量标准。在推动落地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从商业模式、组织治理、生态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确保转型分阶段落地。”

来源:麦肯锡

全球加速拥抱ESG标准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ESG信息披露框架正逐步走向融合与统一,多个国家和地区或采用国际ESG披露标准。

方星海透露,ISSB要发布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该准则可能被广泛采用,已在征求意见中,7月征求意见结束,今年底将发布。该准则对中国公司影响会很大。“我们现在有很多公司到境外上市,最近还有公司到瑞士、德国发行存托凭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有可能在一两年之内采纳国际ESG方面的披露准则。”他说。

以港交所为例,2016年起,港交所将部分建议上升至半强制披露层面,实施“不披露就解释”规则;2019年5月,发布了《ESG报告指引》修订建议的咨询文件,同年12月确定新版《ESG报告指引》内容,进一步扩大强制披露的范围,将披露建议全面调整为“不披露就解释”,持续提升对在港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11月5日,港交所发布了供上市发行人参考的《气候信息披露指引》,这是一份指导性文件,目标对象为尚未就气候相关议题建立实质内部专门知识的公司,旨在为促进上市公司遵守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的建议,提供实用指引,并按照相关建议做出汇报。

来源:All About ESG

目前,中国内地交易所尚未提出ESG强制披露的要求。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但这并非ESG披露要求。2022年4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加入了ESG披露内容。

“这仍与港交所的强制披露要求有很大区别,港交所属于强制披露,且衡量体系非常清晰,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GRI)的标准,定性定量指标都规定好了。”某ESG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GRI标准是一套关联性很强的报告标准,帮助企业公开披露其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GRI标准代表了在汇报可持续发展信息领域的全球最佳实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报告的质量与可比性。

证监会上述《指引》自5月15日起施行,这是中国迈出的积极一步。GC Insights分析称,《指引》旨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国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ESG,并将其作为主要的非财务指标来衡量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企业如何披露有效及有质的ESG信息将越发重要。

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攀升

除了ESG,气候风险也越发成为一个独立议题受到各界关注。

以港交所为例,除了在2019年提出强制ESG披露指引,2021年11月5日,港交所还发布了供上市发行人参考的《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此前一直在气候问题方面落后的美国也采取了行动。4月上旬,SEC发布的《上市公司气候数据披露标准草案》提出,未来美股上市公司在提交招股书和发布年报等财务报告时,都需对外公布公司碳排放水平、潜在气候变化问题、公司商业模型和经济状况影响等。这意味着气候变化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关键部分。

GC Insights方面分析称,根据拟议的SEC气候披露规则,中概股也在影响范围内。例如,大多数中概股披露了他们在慈善事业或对某些社会方面的贡献,但很少披露他们对其他重大ESG问题的反应和行动,尤其是在供应链方面。中概股中,京东、网易、百度、中通快递、百胜中国等都披露或承诺了气候方面的信息或转型目标。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记者表示,“对于气候变化的披露,其中一个难点是数据的可获得性。气候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既影响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影响与它相关的市场风险,并间接对银行是否能给企业授信或做一些金融产品有影响。”

金融机构、企业加速行动

企业需要加速拥抱绿色趋势,而掌握资金去向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关键引导作用,因为资金的流向决定企业的行为。

4月21日,恒生中国发布2021年ESG报告,这是内地首家外资法人银行发布的ESG报告。同日,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对记者表示,“我国对于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与测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从内部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恒生中国已经把气候相关的风险纳入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考虑到未来发生一些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况,它可能对一些客户的业务、质押品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在国内外相应的规则或披露的信息比较完善之后,我们可能在今后几年进行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披露。”

来源:麦肯锡

麦肯锡在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业实践与探索》中提及,中国领先银行可以参考国际领先实践 ,更好开展绿色融资业务,打造中国杰出的“绿色银行”。领先银行可以通过设置清晰可量化的绿色融资目标,优选绿色融资细分主题赛道,明确绿色融资目标及方向 ;在业务层面,领先银行可通过融资金融工具创新、绿色债券框架升级和促进发行方强化环境绩效披露等,提升资本市场绿色融资规模,以及提供绿色顾问服务;此外,在支撑体系上,领先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压力测试等强化风险管理能力,设置专门组织团队和治理架构,并将绿色融资目标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确保绿色金融举措落地。

周宁人对记者表示,最新的全球ESG举措评估调研显示,83%的企业CEO和专业投资者预计ESG举措将在5年内带来更高的股东价值贡献。收购企业时,他们愿意为拥有良好ESG往绩的公司支付溢价(溢价中位数约为10%)。相比于2009年的调研结果 ,高管们对于价值创造方式的认知也已发生变化,他们认为ESG举措本身在短期和长期均能创造价值。此外,人们对E和S类举措的长期估值,已接近甚至超过对G类举措的估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