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两大障碍待解

第一财经 2022-04-27 16:19:14

作者:马晓华    责编:胥会云

消除基层接种人员对于接种耦合事件的顾虑,确保免责,是当前需要政府考虑的一个问题。

4月26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48例,平均年龄80.85岁。其中1例曾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截至4月26日24时,上海奥密克戎疫情已出现238例本土感染者死亡,其中大部分为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一旦感染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所以,当务之急,需要尽快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率。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科普问答》(下称《科普问答》),建议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但政策的推动和呼吁并没有明显改善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低的现状,所以需要重新审视老年人群接种率到底存在什么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障碍?

障碍一:老年人接种禁忌证

“吃鱼会让伤口发炎”是中国人对“禁忌”这个词最朴实的理解。所以在医药领域中,“禁忌证”也是公众认知度最高的一个词。而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证”更是增加了老年人群的接种犹豫。

《科普问答》明确,60岁以上老年人只要没有禁忌,不是延缓接种对象就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不能接种或不能马上接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的;(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这些“禁忌证”,让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出现了犹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涉及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肝病、HIV、儿科、妇科、精神心理等多个慢病领域。

《科普问答》进一步表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一定要在疾病的稳定期,自己拿不准时,要咨询医生;如果所患基础疾病处于不平稳的状态,疫苗接种应当暂缓,待状态平稳时再前往接种。但是我们知道,有些慢性基础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人可能会存在经常的反复,但只要不是出现身体状态特别不稳定的情况,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因为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往往是一旦感染很容易成为新冠肺炎重症的人群。

障碍二:接种规范影响了基层接种人员的主动性

大规模人群接种政策始终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在新冠疫苗接种伊始,即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相关规定也要求,“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和设备,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种本疫苗后接种者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同时,接种点也要求配备相关的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以及配备医生。

对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指南》的规定只是“建议接种”。

“建议接种”的规定,降低了终端接种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按照“谁接种谁负责”的规则,终端接种医生担心出现接种疫苗偶合反应。这也导致老年人群接种难度进一步加大。

由此可见,老年人对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性的疑虑,来自前期接种疫苗的宣传以及在接种时,对于既往病史状况的询问,加深了老年人对禁忌证以及接种的恐惧。事实上,根据中国已有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人属于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提示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非常低。

因此,如何消除基层接种人员对于接种偶合事件的顾虑,确保免责,是当前需要政府考虑的一个问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