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均吞吐量保持10万标准箱以上,洋山港是如何让货物动起来的?

第一财经 2022-04-28 11:25:40

作者:段思宇    责编:徐燕燕

货物动起来,港口转起来,供应链也就通了起来。

4月27日,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一艘驶向美国西海岸港口的大船正在装卸集装箱。这是日本海洋网联船务的“ONE WREN”号,长364米,宽50米,满载箱量可达14000箱。这艘货轮于26日晚上抵达上海港口,执行装卸任务5400箱,经历24小时的不停作业后,于27日晚11时驶离上海。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而言,上海港就像是一个“公交站”,临停之后,有货物上来,也有货物下去,正是在一上一下之间,货物动了起来,港口转了起来,供应链也通了起来。这种流转在此轮疫情防控期间仍如常运行。

上海市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市港口防疫专班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屠伟峰介绍说,自封控以来,上海港从未有一天停止。“目前,全港集装箱整体作业效率未受封控影响,港口作业能力尚有一定余量。”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上海港船舶通行和作业正常,港口未出现拥堵。

另据数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1226.2万TEU(标准箱),同比增长8.14%,日均约13.5万TEU。但本轮疫情以来,因外贸工厂开工率不足等原因,屠伟峰表示,预计4月集装箱日均吞吐量在10万标准箱左右,约为以往的75%,能有效保障所有货物的运输。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段思宇摄于洋山港)

靠前发力,助力原材料进来

目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进行时,对于不少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供应链受阻,生产难以保障。供应链的畅通在于货运的流转,港口是保障流转的核心枢纽。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枢纽,上海港靠前发力,让企业复产无担忧。

比如,一些化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复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运输进来,但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国外货主和船东会担心货发了以后,能不能在上海港顺利卸货,时间一长,就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就造成了影响,甚至整个车间无法运行。

针对这些问题,市交通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港集团、中远海运等单位,成立重点企业供应链保障工作专班,为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支持。

了解到企业的相关情况后,“我们主动进行联系对接。”屠伟峰称,一方面,帮助这些企业订到从海外发往上海港的舱位;另一方面,到港之后,帮助他们顺利提箱,优化提箱流程,采用电子化的方式替代以往提交纸质材料的方式,由此有效提高提箱效率,助力企业生产顺畅运转。

中芯国际此前就反映,公司有25票货物无法订到境外来沪船舶舱位,涉及16个供应商59种品名,经专班协调,中远海集团、锦江航运等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主要航商与中芯对接,保障中芯国际的海运运输需求,目前23票56种品名货物已确认船期或舱位。

宝钢股份此前也因部分外地码头不卸载上海船舶,造成成品类钢铁货物无法出运;同时相关原材料(生石灰粉、灰粉等)、工业副产品(水渣、钢渣等)在运输途中也遇到内河航运不畅的情况。

“我们通过内河运输保障协调机制,有效保障了宝钢股份等重点生产企业的内河运输需求。”屠伟峰例举了近期的协调进展,截止到4月22日,仅宝钢股份已有110艘运输原材料和工业副产品的船舶纳入重点保障船舶名录,确保其重点物资内河水路运输通畅;另外,巴斯夫、高桥石化、上汽等重点生产单位的海运运输需求也已进行协调,目前均进展顺利,可以保障其供应链稳定。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段思宇摄于洋山港)

多措并举,让滞留集装箱运出

货物进来了,稳定运出同样关键,这样才能让货物动起来。疫情封控期间,港区难以避免得出现了滞留集装箱,而这些集装箱普遍遇到的难题是,换单困难、仓库紧缺、跨省运输等。许多集装箱抵达码头后,提单文件往往因人员封控、快递不畅而无法送达,导致货物无法运出。

对此,市交通委会同相关单位专门成立了“提箱专班”,并推出了系列措施。比如,优化提单换单流程,积极协调各大船公司明确副本提单的电放操作模式,以及正本提单改电放的操作流程,并由船代公布进口换单业务应急联系电话,方便客户咨询联系。

屠伟峰还补充称,我们也请相关船代对资质良好的大公司设置了电子章白名单,急事急办,解决客户换单难问题,目前解决了安粮集团、大连九鼎、辽宁爱普特、浙江通威股份、武汉阳逻股份等众多客户的提箱需求。

另外,由于静态管理期间上海较多物流中转仓库都处于封控状态,物流人员、车辆、仓库都比较紧缺,很多货主提出相关解决诉求,市道路运输局、上港集团积极帮助货主、货代寻找仓库资源和危险货物运输车队,市经信委为复工复产企业及时办理相关车辆通行证,保障滞留集装箱的提箱疏运需求。

同时,还通过技术手段打通数据,核对驾驶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的阴性证明后,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卡车发放电子版《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方便集卡通行。目前道路运输情况大为改善,从疫情最困难时不到1万标准箱的进出,已经恢复到2万多标准箱的水平。

疫情期间,还有货主反映由于集装箱滞留产生了较高滞箱费、堆存费的情况,多家公司表示将实施收费减免措施。比如,马士基、地中海、中远海运等主要船公司都已经采取对疫情期间的滞箱费给予减免,上港集团也推出了对进口重箱堆存费实施阶段性减免50%的措施。

上述种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加快了港内冷链货物和危险货物集装箱的提离速度。这在数据上也有着直观印证。截至4月25日,上海港冷链货物集装箱的堆场利用率已从4月9日的最高峰78.9%下降至52.9%,危险货物集装箱的堆场利用率已从4月13日的最高峰91.8%下降至62.3%(上海港城危险货物专用堆场为80.8%)。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段思宇摄于洋山港)

加强水水中转,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

除了在道路运输商发力,为了提高港口效率,上海港进一步加强了“水水中转”,而且这一模式疫情传播风险更低。

具体来看,加强区域合作,启用了“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推出“水路保供保畅”加强版服务,开辟周边企业货物经太仓港转运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独山—洋山”大通道物流优势,帮助江浙外贸企业通过水路“出货”。

屠伟峰解释道,水上的运输有个得天独厚的优点,即无接触作业。随后他指了下身后正通过自动化桥吊装卸货物的集装箱船,“很多船舶都是通过机器在作业,人之间接触相对较少,防疫方面也能够做得更好。”

而在货物卸下船后,记者注意到,桥吊旁边运输货物的车辆也均是自动化驾驶,一辆跟着一辆,有序行驶。“也正是通过这种‘水水中转’的方式,可惠及更多长江经济带流域的城市。”屠伟峰表示,预计4月份,上海港“水水中转”将完成199万标准箱,占全港吞吐量比例为65%。

为了保障生产有序,目前上海港主要生产码头均结合实际采取了AB岗轮换制、三班二运转、甚至日夜对翻班的工作模式,多数人员已坚守月余。如今,港口正安排新的符合防疫条件人员陆续返岗,全力保障港口城市核心功能的运转。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