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1年还有这些航司盈利,股价涨最多的竟是它

第一财经 2022-05-03 14:49:22 听新闻

作者:陈姗姗    责编:乐琰

在已经披露2022年一季报的上市航司中,没有一家获得盈利,并且亏损都是同比扩大。

4月底,所有国内上市航司陆续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报告,除了海航和春秋航空外,其他六家均录得亏损。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对比了8家境内上市航司2021年的股价涨跌幅发现,2021年股价上涨最多的,并不是主营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春秋航空,而是2021年亏损4.98亿的吉祥航空。

这些航司为何盈利

2021年,亏得最多的上市航司,依然是此前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国国航,166.42亿元的亏损额,比2020年增加15.5%。

东航和南航分别亏损122.14亿元和121.03亿元,同比2020年分别亏损增加3.2%和11.63%。

以民航局公布的2021年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为参考,三大航的亏损额,占据国内四十多家航空公司亏损总额的六成以上。

不过,也有上市航司在2021年获得了盈利,分别是春秋航空和*ST海航,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911万元和47.2亿元。

据记者了解,两家航司的盈利都是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09亿和亏损107亿。其中,春秋航空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政府补助,海航的非经常性损益则来自重整收益。

除了春秋和海航,非上市的厦门航空和多彩贵州航空也都曾披露2021年获得了盈利,此外,海航的2021年年报显示,旗下的长安航空也获得了盈利,2021年的净利润4.88亿元。

吉祥为何股价涨幅最大

不过,记者查阅几家上市航司的股价表现发现,2021年股价涨幅最多的,并不是主营业绩表现相对更好的春秋航空,春秋在2021年的股价仅涨2.5%,而吉祥航空在2021年全年的股价涨幅则达到57.5%。

对此,多位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吉祥航空的股价涨幅最大,除了与其在2021年上半年获得了盈利的不错业绩有关外,也与其在过去一年中参与竞购海航不无关系。由于吉祥是三家潜在战投中唯一有经营航司经验的,股价的涨幅也体现了市场对其可能成功竞购海航的乐观预期。

股价涨幅排名第二的,是在2021年底完成了破产重整的*ST海航。即使因重整等原因“戴帽”,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被限制不得超过5%,也挡不住海航在过去一年在重整和引战概念下的股价涨幅累计达到22.4%。

自2021年2月10日法院裁定受理海航破产重整以来,海航的股价几乎是一路走高,到2021年9月股价一度达到2.59元。

不过,随着海航的重整落地,其股价也开始一路下滑,目前已经跌到了1.79元,远低于辽宁方大集团2.795元的入股价。

股价涨幅排名第三的,是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最多的中国国航,这与市场看好国航的反弹恢复潜力不无关系。不过进入2022年,民航市场的恢复并没有像投资界预期的那么乐观,2022年一季度,国航再次亏损89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近1亿元。

一季度航司全军覆没

不仅仅是国航,在已经披露2022年一季报的上市航司中,没有一家获得盈利,并且亏损都是同比扩大。

其中,东航一季度亏损77.6亿,相当于每天亏0.86亿;南航一季度亏损44.96亿,相当于每天亏0.5亿;海航一季度亏损35.99亿;山航一季度亏损13.32亿;吉祥一季度亏损5.44亿元;华夏一季度亏损4.54亿;春秋一季度亏损4.37亿。

与此同时,几家上市航司的资产负债率也都同比提升。其中刚刚完成重整的*ST海航,虽然依靠战投注资摆脱了资不抵债,但截至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4.9%,国航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80.95%,其旗下的深航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98.75%,山航更是已经资不抵债。

进入4月份的民航市场情况依然不乐观。以航班管家披露的4月27日数据为例,当天全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4094班次,同比2021年下降70.3%,航班执行率为27.5%;当天全民航宽体机利用率只有0.7小时/天,窄体机利用率只有2.4小时/天,支线客机利用率为1.8小时/天。

与此同时,虽然最近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油价飞涨有所回落,但由于与国际油价联动有滞后性,国内航空煤油价格预计5月将突破8000元每吨,而年初只有4700元每吨。

“4月份民航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油价同比上涨了75%,境内旅客量只有2019年的不到20%,大型航空公司每天都要亏掉1个亿,行业性巨额亏损还在持续,在这个情况下,应该没有哪家客运航司能赚钱。”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对记者指出,动态清零需要更早启动全域静态管理,民航市场恢复仍然面临很大困难,疫情下赚钱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货运近期也受影响,5月民航经营情况仍然难有起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