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

2022-05-09 19:03:04

作者:肖小和    责编:张健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中推广使用承兑汇票既满足了相关企业支付结算和融资的需求,又丰富了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可以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和票据市场同时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关键词:增值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承兑汇票

摘要:我国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大国,面临新冠疫情的反复,这三大行业在现阶段都时刻面临着短期流动性紧张的难题,需要采取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推动行业内企业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承兑汇票签发灵活,手续简便,既可以用于这三大行业企业支付结算,也可以用于扩张信用解决短期流动性紧张问题。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中推广使用承兑汇票既满足了相关企业支付结算和融资的需求,又丰富了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可以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和票据市场同时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增值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承兑汇票

一、问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据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2021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6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7%,其中承兑发生额为24.15万亿元,增长9.32%。近些年票据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票据在多数行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潜力。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在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抗疫主力行业,用票金额同比增长6.7%,高出全行业增速2.43个百分点。2022年疫情再次在全国多地爆发,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实行全域静态管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一定影响。基于此,国常会提到将加快向交通物流领域投放1000亿元再贷款用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票据作为常见的企业融资工具之一,是否能灵活运用票据的各项功能也是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进行深入研究,测算三大行业签发承兑汇票的理论最大值,探讨其当下发展规模与未来市场潜力和通过票据业务服务其发展的思考。

图1:历年商业汇票签发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海票交所

二、以增值税为基础的票据承兑总量测算

2016年“营改增”完成,扩大了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普遍把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作为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只要缴纳了增值税的企业理论上都有条件开具商业汇票,为大力发展承兑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2021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6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7%。其中,承兑金额24.15万亿元,增长9.32%。疫情期间保障物流供应和产业链稳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关企业用票量较高,增长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理论承兑汇票额进行探究,助力挖掘其使用票据的潜力。

承兑总量可能性分析之模型假设:

①假定市场中存在n种产品,不含税价格分别为Pi元,数量为Qi(i=1,2…n)。

②第i种商品需要经过增值次数为Ki次,其中第j次(j=1,2…Ki)增值后的不含税价格为Pij,此时的中间品数量为Qij,最终价格为Pi,即Piki=Pi ,Qiki=Qi,。

③假定第i种商品的第j次增值所需缴纳的增值税率为Xij,则含税价格为Pij*(1+Xij)

基于上述假设,则第i种商品的第j次增值银行可签发的汇票为:

理论上市场一共可以签发的商业汇票累计为:Xij)

在我国现行税率制度下,主要存在三档增值税税率分别为6%,9%,13%,因此Xij的取值为6%或9%或13%。但实际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及对应的增值次数无法统计。因此考虑根据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进行计算,将企业分为以下几类,按照2019年新版增值税税率计算,由增值税计算公式可知: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

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税率=销售额*税率(2)

(一)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测算票据承兑上限

我们将第一阶段的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假定单个企业增值过程共有n个阶段,每个阶段不含税销售额为P1,P2,¨¨,Pn

因此每个阶段所需缴纳增值税:,各个阶段所需缴纳增值税总和为:

第一阶段模型中假定P0即初始价值量为0,则上式结果为:,其含义是行业全年缴纳的增值税总额=最终产业的全年销售额*13%,根据我们的假定,此过程中银行可开具的承兑汇票理论最大值为(Pi不包含增值税):

考虑到市场中所有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关企业,因此理论上其所能开具承兑汇票最大值即为所有相关行业企业销项税额之和。我们发现Pi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衡量,此时Pi即为企业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对Pi求和即为对应行业所有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和:

表1:行业营业收入(亿元)

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

增值税率

含税价格(总计)

合计

83308.7

-

90806.5

上海

10301.7

9%

11228.8

重庆

1681.2

9%

1832.5

浙江

5351.9

9%

5833.5

北京

6177.8

9%

6733.8

天津

3664.1

9%

3993.9

陕西

1515.9

9%

1652.3

四川

2428.0

9%

2646.5

安徽

2540.7

9%

2769.3

福建

2698.8

9%

2941.7

河北

2335.1

9%

2545.3

山西

1242.3

9%

1354.1

河南

2834.6

9%

3089.8

江西

1973.0

9%

2150.5

宁夏

228.5

9%

249.1

西藏

107.4

9%

117.1

甘肃

507.3

9%

553.0

青海

108.8

9%

118.6

广西

1108.5

9%

1208.3

山东

5530.7

9%

6028.5

吉林

858.8

9%

936.1

湖北

2393.0

9%

2608.4

湖南

1431.5

9%

1560.4

江苏

8346.5

9%

9097.7

新疆

1295.5

9%

1412.1

辽宁

2290.6

9%

2496.7

内蒙古

1006.4

9%

1097.0

广东

9094.6

9%

9913.1

海南

879.9

9%

959.1

贵州

691.7

9%

754.0

云南

1367.2

9%

149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根据2020年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计算,得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理论承兑汇票量约为9.1万亿元。此测算方法对理论签发承兑汇票量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但也存在部分误差:1)主要为部分小型企业可能并未纳入计算,可能造成结果偏低;2)部分面向终端消费者无法开票的部分无法排除,也可能导致结果偏高;3)此数据为各省份数据加总,而各省份统计数据可能存在重复计数问题导致结果偏高。

从整个票据市场看, 2021年全年承兑金额总额为24.15万亿,同比增长9.32%,市场维持稳步发展但远未触及理论上限,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具体行业来看,由于缺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承兑汇票签发额具体数据,无法进行具体测算,我们尝试用该行业占GDP比重作为承兑汇票额的比例进行测算。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承兑汇票签发量估计值为24.15万亿,测算得知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4.11%,由此可计算出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承兑汇票量约在0.99万亿元(24.15*4.11%)。与我们计算得出的9.1万亿理论上限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承兑汇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疫情期间助力企业融资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三、推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考

无论是交通运输行业还是仓储和邮政业,行业与生俱来的建设、运营周期决定了相关企业在日常支付结算中普遍存在或长或短的账期。承兑汇票期限设置灵活,票面金额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与不同类型企业的回款周期相契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适度使用承兑汇票作为日常支付结算方式可以减少资金占用、扩张商业信用以实现更好更快的高质量发展。

(一)票据适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短期融资

票据既有支付结算功能,也有扩张信用的融资功能,理应是我国多层次融资体系的一部分。票据市场法律法规、科技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电子票据可以自主约定兑付日期,通过企业网银签发、流转非常便捷,还可以同开户银行一事一议,满足双方约定的特定条件可获得银行承兑作为信用加持,这些基本属性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十分契合。票据可以用于清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债务,尤其对解决这三大行业内中小微企业的三角债具有积极作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尝试用票据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难题,去年以来,通过企票通平台运用商票功能帮助企业清偿欠款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立足于解决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未来即使票据最长期限缩短为半年,也不影响票据相关功能作用的发挥。

同时,依托于上下游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到期兑付具有自偿性特征,并且对于长期在某家银行做基础支付结算的企业,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大数据以帮助灵活调整、控制票据信用敞口的比例,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支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在获得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同时,也可约定配套签发票据实现短期流动性管理需要,长短结合使得票据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围绕这三大行业核心企业推动承兑、贴现业务发展

近年来,新冠病毒变异较快,疫情在多个重点城市出现反复,各省市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大多采取过全域静态管理等举措,这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影响比较大,企业间歇性的需要流动性支持度过难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建设、运营周期普遍偏长,销售回款的速度也参差不齐,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行业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把票据承兑业务嵌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提高票据产品在相关企业中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加快行业资金周转,降低由于临时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经营困难情况的发生率。目前银票贴现利率大多数时间在1.6%-2.6%区间内波动,中枢在2.1%附近,三大行业核心企业在使用银行授信时,把流动资金贷款置换成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上游企业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持有的票据在商业银行申请直贴时票据是连接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纽带,信贷属性明显;已贴现的票据在票交所平台流转时票据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相互融通资金的媒介,资金属性明显。票据这种可以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连接在一起的特殊功能让其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最优工具之一。商业银行要重视开户结算企业的行业分类工作,把票据资金规模更多配置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贴现业务上,在控制实质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相关企业申请贴现的流程,投入行内资源、发挥科技力量开发票据“秒贴”系统,提高放款效率,优化企业用票体验。另外,要发挥票据转贴现市场流转功能,让企业的票据贴现利率向同期限货币市场利率靠拢,切实降低企业的贴现成本以让利实体经济。

(三)围绕这三大行业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

政策层面,多部门相继发布了供应链票据领域相关的意见及管理办法。2020年4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票交所发[2020]58号)正式明确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现有的ECDS系统,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简称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间接解决了传统电子商业汇票不可等分化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为票据本身的标准化做了铺垫。2022年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供应链票据的法律地位。2022年4月,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强调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

可以鼓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这三大行业核心企业自建供应链平台,先行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并且后续优先考虑用这三大行业供应链平台上线票据质押融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供应链票据跨供应链平台流转等新功能。供应链票据依托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提高对优质核心企业的票据项下的授信敞口,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针对供应链票据融资的服务方案,提高供应链票据的普及程度和流转效率。

(四)围绕这三大行业推动应收帐款票据化。

2019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是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进事项之一。反复出现的新冠疫情直接导致了三大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部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在财务压力下被迫进行民间融资,被高额利息拖死的现象屡有发生。应收账款和商业承兑汇票的在供应链上使用场景相似,两种业务都是依托核心企业服务上下游中小微客户,旨在促进整个供应链企业发展、提升生态圈实力、推动产业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应收账款确认、流转比较困难,保理的成本也比较高。而商业汇票具有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先进、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期限灵活、流转和融资、交易均比较方便的优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要努力搭建内部票据业务系统平台、缩短决策流程、突破信贷业务属地化管理的制度瓶颈,尽早实现对优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的授信全覆盖,针对细分领域的特殊情况做区别对待,争取在摸索中尽快实现风险定价,真正做到电子商业汇票的流通和融资比应收账款更方便、成本更低并能达到银企双赢式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围绕这三大行业推动票据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要求。推动票据数字化发展将极大推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与信用信息平台,并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改善票据市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通畅供应链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优化信用与融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高水平发展。

企业信用信息是票据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整合成长,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利于防范商业信用风险。目前,票据市场企业信用信息领域存在信用信息不完整、信息发布不及时、缺乏统一评级体系等问题,较大程度困扰了市场发展。票据数字化转型可以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试点,以这三大行业企业的信息共享为契机,努力建设集票据信息、票据交易、信用信息为一体的新型票据信息系统,统一制定企业评级管理办法,增加信用风险管理手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六)围绕这三大行业发展票据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调节信贷结构的工具之一,可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中出现的梗阻,发挥定向精准滴灌的功能,引导货币信贷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2017年9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的再贴现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大大提高了央行各地分支机构再贴现业务的办理效率和灵活性,也为央行更精准、高效地发挥再贴现政策引导市场利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首先,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再贴现操作规模并调整再贴现利率,督促引导商业银行梳理基础资产,优先选择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的票据作为再贴现操作的前提条件。其次,央行还可以把再贴现资源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三大行业中核心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倾斜,鼓励核心企业在其主导的供应链上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有央行作为最终再贴现人可以提高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获得性并能切实有效降低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成本。

(七)围绕这三大行业防范票据风险

风险表面是外部环境问题,核心是风险观、业绩观、发展观问题,是风险管理体制与业务发展不尽适应的问题。“重盈利、轻风险”、“重指标、轻管理”的问题需要在支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根除,坚持审慎经营的理念,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的授信审批部门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的票据评级这项基础工作。评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定性指标应参照企业主体(商票出票人)公开市场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内部评级,考虑到商票到期期限较短,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与商票出票人信用评级应有所区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应是考察其最终票据兑付能力的重点,故在上述两部分指标的选项设置及评分权重上将给予一定倾斜。完善票据评级事项后,可以建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白名单数据库,进一步确定对某个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在票据管理系统中实时显示剩余额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最大风险敞口。同时,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和金融同业交流会排摸白名单内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使用情况,严防部分企业超越自身兑付能力无序签发商票的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小和, 余显财等. 我国增值税政策对承兑汇票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0(2):50-61.

【2】肖小和, 张蕾, 王亮. 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J]. 上海金融, 2015(06):89-92.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