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持有的芯片技术公司Arm周四公布了2021年创纪录的收入。Arm去年收入为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芯片许可业务收入大幅增长61%至11.3亿美元,追踪使用Arm技术销售的芯片数量所得的交付使用费增长20%至15.4亿美元。
Arm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Rene Haas)表示,去年使用Arm技术的芯片出货量达到292亿颗,其中第四季度接近80亿颗。此外,去年汽车业务的收入增长超过翻番。
“这得益于汽车电气化和计算能力提升的需求。”哈斯表示,“Arm在三、四年前就对汽车行业开始投入,现在正获得回报,如果有更多的供应,那么业务收入还会更多。”
哈斯及软银都拒绝透露Arm的最新估值。2020年9月,英伟达曾提议400亿美元收购Arm。在收购失败后,软银决定将Arm上市,但估值预计大幅缩水。
5月12日,软银公布财报,该公司去年亏损高达260亿美元,创下2017年愿景投资基金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其中大部分与科技公司投资相关。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财报发布后表示,他计划将Arm尽快上市,并将寻求在Arm上市时保留多数股权。
今年2月,孙正义曾表示,Arm可能会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上市。他原先希望Arm在美国上市,但英国政府希望Arm能在伦敦上市。
不过无论Arm最终在哪里上市,软银都需要扫清Arm上市的相关障碍,其中如何处理Arm中国合资公司的业务就是一大挑战。
哈斯在财报发布后重申,Arm已经解决了其中国合资企业的公开争议。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从Arm中国原CEO吴雄昂方面了解到,争议仍未解决,针对董事会的“单方面”罢免,已经提出“行政复议”。
Arm没有披露去年财年中Arm中国业务的具体收入,不过哈斯表示,Arm中国合资企业约占公司总收入的20%。“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合资企业的表现,去年Arm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哈斯表示。
按照Arm全年27亿美元收入来看,这意味着去年Arm中国收入大约达到5.4亿美元。此前,第一财经财经记者从Arm中国方面了解到,合资公司预估去年收入大约为7亿美元。据此计算,Arm中国除了销售Arm全球公司的产品以外,自研产品的销售可能达到1亿美元以上。Arm中国方面没有向第一财经记者具体披露自研产品的销售额。
英伟达的供应链遍布全球,在中国台湾,墨西哥、越南等多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生产基地及市场。为了与中国市场保持紧密联系,黄仁勋今年两次到访中国大陆。
从3万亿美元市值增至4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用了13个月。今年年初,英伟达股价曾一度遭遇DeepSeek“黑天鹅”的冲击。
此次合资公司注销与蔚来汽车实现独立生产相关。
“OpenAI 最终会上市,我相信它将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软银CEO孙正义表示。
在美国借助“星际之门”重塑全球数字资源格局的同时,中美之间的AI角力或许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