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政部回应4月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扣除留抵退税后收入增长

第一财经 2022-05-17 15:22:42

作者:陈益刊    责编:秦新安

由于转移支付增加,目前地方库款余额充足

近期各地密集披露4月财政收支数据,不少省市4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明显下滑,这引起市场关注。

5月17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回应称,4月份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落,这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退税政策的一个反映,是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通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根据各地财政部门数据,吉林、云南、甘肃、深圳、苏州、温州等地4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两位数下滑。这不同寻常。

许宏才认为,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税费支持政策是导致今年地方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今年全年退税减税大概是2.5万亿元,其中新增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是1.5万亿元,这一方面是有力地支持企业减负纾困,同时也会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留抵退税在账务上是通过冲减收入来处理的,不是通过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的增加来实施的。

今年4月份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首个月份,为了给企业纾困,财税部门加大退税进度。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月份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8015亿元。这意味着全国财政减收8015亿元。

许宏才表示,首月约8000亿元的留抵退税,实施进度超出财政部预期。这8000亿元相当于去年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37.5%,这也就是说实施留抵退税后,4月份全国收入要下降37.5%。

“这是相对于全国来算账。制造业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东部的一些省份,占比会更高一些,就是说降幅会超过37.5%。留抵退税因素对财政收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实质上就造成了1~4月份财政收入口径跟上年口径是不可比的。”许宏才说。

他还表示,除了留抵退税外,今年其他减税降费还有1万亿元,还有缓税等举措,也会对前4月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为了真实反映财政收入形势,目前一些省市在计算收入增速时采用了同口径,即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造成减收的因素。

许宏才介绍,1~4月累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收的8000亿元之后,全国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5%,增幅比1—3月累计增幅(8.6%)有所回落。从地方看,1~4月累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收这个因素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4%。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地区增长,有8个地区下降。

比如,云南省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59.9亿元,同比下降26%。当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降2.9%,其中税收收入同口径下降10.3%。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性减收是导致4月财政收入下滑一个很重要原因。另外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直接相关,尤其是一些地方疫情扩散,为防控疫情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居民隔离在家,导致收入明显下滑。

比如,吉林省4月份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74.4%。吉林省财政厅解释,4月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受疫情、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

许宏才表示,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会造成地方财力的减少,对这部分减少,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弥补,基本弥补到位,地方的财力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保证地方将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和保民生,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约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5万亿元,增长18%,创近些年新高。其中单独设置了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0.8万亿元,这笔资金已经下达至各地,用于支持地方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其他减税降费政策以及重点民生的增支。

正是由于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尽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但由于转移支付增加,地方库款余额充足。

许宏才介绍,截至4月末,全国财政库款余额是4.94万亿元,比上年4月末增加约4400亿元,增长了9.6%。地方库款的余额是4.5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000亿元,增长了12.2%。

这个库款余额就是当年财政收进来的钱,减掉支出的钱,剩下的余额,当然这个钱当中也扣除了留抵退税退给企业的钱。

由于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加快,为了加大对地方支持,许宏才表示原来安排结转下年使用的4000亿元留抵退税清算资金,估计要提前下达至地方,至少在资金调度上面,能够满足地方资金调度的需要。

许宏才表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显现,财政收入也将会稳步回升。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税减税决策部署,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出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