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多地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对此,病毒学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病毒总体的传播力来看,猴痘病毒是一种弱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对健康人的致病性不强,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因此不必恐慌。”
猴痘病毒与人痘病毒同属痘病毒,人痘病毒感染也被称为“天花”,天花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0%,但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疫苗接种被根除。天花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疫苗接种被消灭的病毒。此后,天花疫苗也逐步被淘汰。
天花疫苗被认为也可能有助于对抗猴痘病毒,天花疫苗结束接种后,每年仍有极少数人会感染猴痘病毒,但主要是在非洲多见。
“和很多传染病一样,欧美国家过去十年来也有零星报道过人感染猴痘的病例,但今年特别集中,这可能是因为旅行限制解除以及动物入境导致的。”一位病毒学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表示,猴痘虽然与“天花”相似,但致病性弱很多,人感染猴痘病毒后症状会更轻,而且猴痘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艾滋病患者,因此猴痘病毒在男性同性或双性恋者中发生的比例较高。
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猴痘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力并不强,因为要求近距离接触,但仍可发生交叉感染,健康人也会被感染。之所以猴痘病毒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病例暴发,是因为它对健康人的致病性不强,健康人即便感染了,会很快清除病毒,因此过去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
徐建青认为,近期多地暴发的人感染猴痘病毒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他强调,猴痘病毒也有不同的毒株,其中一些毒株致病性并不弱。例如刚果毒株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10%。相比之下,西非毒株感染的死亡率不到1%。
从英国此次报告的多起病例来看,数量显著超出以往。在今年之前,英国历史上总共也就出现过八次人感染猴痘病毒的情况,但今年截至目前,已经确诊了9例。这一数量被英国卫生机构认为是“不同寻常的高”。
研究人员试图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一位专门从事实验室猴培养的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冠疫情以来,实验用猴价格飞天,各种野捕或走私猴子流入欧美市场,可能导致传染病高发。”
他表示,野生猴子的来源很广,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都有,野生猴子都有携带病毒的风险,猴痘就是其中的一种。“野生非人灵长类的捕获、入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人猴共患病的传播风险。”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病毒的筛查和检疫,以及规范的实验室饲养管理工作,对防止人感染动物病毒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携带病毒的猴子之外,疫情旅行限制解除之后,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也会导致传染病更加高发。“有时可能是因为动物入境后感染了人,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感染了动物携带的某种病毒的旅行者入境导致传染,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应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于病毒可能发生的变异。”上述研究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尚未有报道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但相关的人畜共患病仍然需要引起警惕。去年7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报告了我国发现的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患者在解剖了两只死猴子之后出现症状并最终死亡。
除了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之外,诺如病毒也会发生直接的人际之间的传播。“一旦在船上发生疫情,很难控制住。”
结核病是全球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诺如病毒冬春季高发,婴幼儿、老年人更易发病。
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需求,十余家国内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但截至目前,尚无一款产品取得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只能在科研或疾控场景下“应急”使用。
一款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已经在北京和杭州完成了IIa期临床试验,计划在未来1-2年内开展多种心IIb/III期临床试验以验证疫苗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