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校2087人感染!国家卫健委:诺如病毒在地下水中数月仍具感染性

第一财经 2025-09-12 20:44:43 听新闻

作者:吴斯旻    责编:缪琦

诺如病毒冬春季高发,婴幼儿、老年人更易发病。

近日,一则“沈阳某校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造成逾两千人感染”引起公众对于这一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的关注。进入9月,病毒高发季叠加开学季,如何有效避免诺如病毒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又应如何对症治疗?

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诺如病毒胃肠炎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下称“诊疗方案”)。方案提出警示:诺如病毒在外环境中稳定,在pH值2.7的液体中3小时,地下水、冷藏和冷冻食品中数月后仍具有感染性;采用75%酒精或者60℃以上热水喷洒30分钟等消毒方式,均无法有效灭活诺如病毒。

此前,据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局9月7日发布通报,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校医院陆续接诊了一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截至9月7日17时,累计报告有胃肠炎症状者2087人。按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控部门经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供水系统现场勘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本起事件系由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而引发。

“9月份以后,诺如病毒开始进入流行期,一般情况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流行季节。” 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官旭华在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胃肠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中“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报告和管理。

根据国家疾控局9月5日更新的“2025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8月,包括诺如病毒在内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造成全国144550人发病,2人死亡。当月发病数在所有报告法定传染病中是仅次于新冠,超过了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其他丙类传染病。

根据诊疗方案,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可发生,冬春季高发,易在封闭、人群密集的场所暴发。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人群感染后更易发病。

鉴于诺如病毒在外环境中稳定,该诊断指南明确,普通自来水中的游离氯、75%乙醇、60℃30分钟等对诺如病毒作用有限。高浓度(1000~5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5分钟、85℃以上至少1分钟可完全灭活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接触含诺如病毒的吐泻物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均可造成传播。特定条件下,如冲洗呕吐物、粪便时飞溅产生的气溶胶,大量吸入也可感染。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开始排毒,在出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排毒时间可持续2~3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数月。

根据诊断指南,尽管尚无针对诺如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也无预防性疫苗,但该病总体症状较轻,通常在2至3天内消失且病变可逆,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目前,诺如病毒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治疗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和治疗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比如,吐泻较重者可予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等;有明显痉挛性腹痛者可口服匹维溴铵等解痉药;轻中度脱水首选口服补液,不能口服或重度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消化道黏膜保护可使用蒙脱石散等。

诊断指南提出,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但需要注意的是,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极少数病例发展成重症。所以,症状重者应送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治疗。同时,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隔离治疗结束的标准为“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或连续2次(间隔24小时)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此外,鉴于腹泻的致病原因多样,诊断指南还提示称,诺如病毒需与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胃肠炎及其他感染性腹泻鉴别,还应与婴幼儿喂养不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非感染性腹泻鉴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广东防控基孔肯雅热,多款核酸检测试剂仍无注册证

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需求,十余家国内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但截至目前,尚无一款产品取得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只能在科研或疾控场景下“应急”使用。

476 08-23 21:54

科普|暴雨后警惕“鼠尿病”!虽罕见但仍可致命

“鼠尿病”近年来在我国已不常见,但仍可存在于有水田的农村地区,被动物尿液污染的积水是钩端螺旋体病原体的重要传染源。

295 07-29 19:09

独家|张文宏解释为何此次基孔肯雅热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843 07-26 13:36

科普|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为何轻症仍需隔离

一些人对于患者为何需要隔离产生疑惑,既然不会人传人,为何仍需采取隔离措施?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是人-蚊-人,虽然病毒不会直接人传人,但人也是传染源。”

698 07-25 19:27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未发现人传人

基孔肯雅病毒不会在人际传播,人通过被带毒的伊蚊叮咬而感染,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伊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8至12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

761 07-21 21:1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