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大行业的工资水平有何变化?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9458元,名义增长9.7%,增速比2020年提高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6%。
这也是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分行业来看,19个行业大类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1776元,金融业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
(来源:国家统计局)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为IT行业,除了游戏、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外,还包括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些国有大企业。这其中,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厂又广受关注。
数据显示,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年薪首次超过20万元,在全国各行业中遥遥领先。不仅如此,该行业2021年平均工资增速在各行业中也遥遥领先。
从增长速度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3个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分别增长13.5%、13.1%和12.2%。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称,随着信息化发展,近几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与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疫情防控需要,在线消费需求旺盛,带动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平均工资的增长。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3.5%和13.2%。
根据猎聘近期发布的《2022金三银四互联网大厂吸引力洞察》,互联网大厂对中高端人才依旧具有吸引力。同时,数据显示,今年3-4月,互联网大厂开放的招聘职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想进大厂的年轻人却更多了,投递大厂的应届毕业生同比增长19.67%。
相比之下,年平均工资最低的3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53631元,农、林、牧、渔业53819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519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50%和61%。
王萍萍分析,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增速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接触性服务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出现负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2021年,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性服务业持续恢复。受2020年平均工资基数低影响,2021年,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接触性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速明显提高。
2021年,工资增速最低的3个行业依次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3.0%、4.6%、4.7%。
王萍萍分析,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2021年大部分行业恢复性发展,但旅游业与景区收入恢复较慢,部分地区工资水平较低的环保、护林等公益性岗位增加较多,这些都拉低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工资增长速度。2021年,该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3.0%,增速比2020年回落1.5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虽然由负转正,但仅增长0.2%,仍低于2019年水平。
中国先后兴起了互联网、教育培训、网络直播、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风口。无论风口怎么切换,北京似乎永远处于C位。
大趋势催生龙头,背后对应长期潜在较大的投资回报。
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局域网到全球网络的发展,最终形成去中心化和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显著受益于全球化浪潮。
杭州的核心实力是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大厂的平台孵化功能,孕育出了创新的生态雨林,带来了技术创新的“涌现效应”。而杭州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和互联网发展,则为科技化阶段奠定了基础。
00后女孩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业中展现出个性化和灵活化的职业选择,但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和不稳定收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