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ESG投资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绿色“先行者”中国石油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财经 2022-06-05 12:00:59

作者:马晨晨    责编:王茜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主题标语在全国许多角落同步亮起。

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并不感到陌生。

这一年,中国建成了全球大规模的碳市场,有效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保护补偿;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成功举办了奥运史上“最绿色”的一届冬奥会,从首支绿氢火炬到千余辆氢能大巴自由穿梭,技术创新比比皆是……

综合能源站的加氢装置

当“清洁”和“美丽”成为世界的追求,中国石油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作为获得“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集团证书”十家企业集团之一,中国石油及早制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仅2021年一年就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6亿吨。截至2022年初,中国石油已基本建成8座加氢站、5座综合能源服务站、8座换电站,已有21家地区公司的159座加油站开展充电业务,已有20家地区公司的117座加油站开展光伏发电业务试点充电业务。

在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舞台上,中国石油克服种种技术难点,“点燃”了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

各项荣誉的背后是及早确立绿色低碳的转型目标。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指出,能源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成为能效“领跑者”。

作为我国巨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这艘“巨轮”如何在保持稳定、高速的同时,瞄准绿色前沿产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夯实环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白云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质朴的理解。做不到这一点,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式,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治理。

中国石油敏锐嗅到了这一信号:秉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中国石油以高标准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5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0.01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8万吨,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改变在真真切切地发生。

面对持续攀高的油气产量,中国石油的污染物排放却不升反降——这离不开贯彻落实一项项精细化减排管理措施。一方面,严格污染物排放达标管控,落实生产源头污染治理措施,强化现有污染治理装置的运行管理。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预警,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外排废水废气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实施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废水、废气各项污染物平稳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将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纳入企业主要管理层年度业绩合同,严格考核完成情况。

中国石油近日发布的《2021年环境保护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各企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所属企业党委议事会议229次,健全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工作机制,细化污染防治攻坚措施,切实推动生态环保重大问题解决。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以固废管控为例,中国石油持续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通过集团公司固体废物管控平台,针对不同工艺环节设置了20个功能模块,建立2万余个各种环节点位的基础信息档案,对102家企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转移、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控,覆盖中国石油全产业链,对所属企业固体废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固体废物数据的“可申报、可核查、可追溯”。2021年,中国石油组织开展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清零行动”,彻底消除了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带来的生态环境重大隐患。

攻坚克难,计之长远。《公报》显示,中国石油还为长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走在中央企业前列;二是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10%以上。

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峰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步下降,甲烷排放强度比2019年下降50%;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治理与管控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杜绝较大及以上环境事件,绿色企业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基本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甲烷排放强度比2025年下降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石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守牢生态环保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稳定,以高水平保护推动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

聚焦零碳:“减用替埋”四管齐下

作为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碳达峰”和“碳中和”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石油也在今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双碳”行动:根据《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要推动中国石油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实施绿色企业引领者行动、清洁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

中国石油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这一目标甚至比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还提前了5到10年。

打造“近零”企业的远景固然令人向往,但脱碳之路却挑战重重,何况是开发和加工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油气企业。该如何破局?

中国石油系统地提出了四项举措:减碳、用碳、替碳、埋碳。

具体来说:减碳,即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重点是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加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

用碳,即不断提高碳的利用率,加大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布局。

替碳,即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接替,大力推进地热、光热替代油气生产传统用热,推进清洁电力替代煤电,加快氢能制取与规模应用,扩大“绿电”利用规模,持续提高电气化水平。

埋碳,即积极探索完善碳捕集、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规模实施CO2驱油、CO2埋存,不断做大“零碳”“负碳”产业,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规模。

切实可行的“路线图”绘就了一张张闪亮的“成绩单”。

与国际气候组织达成一致合作。2021年,中国石油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成员公司共同签署发布公开信,重申继续加快碳减排行动,承诺在《巴黎协定》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实现所管辖经营活动碳中和(净零排放),加速推进温控目标实现,加大在能效提升、低碳氢能、低碳燃料、CCUS等领域全产业链技术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碳捕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中国石油实现CO2埋存量56.7万吨,吉林油田CCUS示范工程稳定运行13年,累计CO2埋存量209万吨,松辽盆地200万吨CO2注入规模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长庆油田姬塬油田、南方石油勘探CCUS先导试验区建设投运。

吉林油田CCUS示范工程

新疆油田CCUS项目初现雏形

森林碳汇开发稳定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二期建设完成,栽植乔灌木6200株。至此,该碳中和林共造林510亩,造林计划全部完成。大庆油田还在碳中和林基础上,启动了万亩碳中和园建设。

除了二氧化碳,另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减排也被提上日程。

甲烷是人类活动排放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仅次于二氧化碳,但其温室效应却比二氧化碳高22倍。作为一种短寿命气候污染物,甲烷在大气中仅能存在十年,这意味着如果及时采取减排行动,可以更快取得成效。因此,它是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抓手。

中国石油发起的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是国内首个由企业发起、联合油气产业链主要企业进行甲烷管控等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组织,油气行业也是国内首个明确提出2030年甲烷强度控制目标的能源行业。联盟成立被写入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获得国际能源署(IEA)的高度认可。

甲烷控排联盟

从国内到国际,中国石油率先走出了一条合作、发展、共赢的低碳之路。

科技赋能:节能优先 “氢情”奉献

长久以来,能源行业流传着一个“不可能三角”理论:人类在追求清洁能源的道路上,无法同时做到“既稳定充足、又没有污染、还价格便宜”。

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打开这把终极能源之门的钥匙,在于技术创新。而现阶段,我们能做的是一边拓展“节能”空间,另一方面主动出击探求“理想”的清洁能源。

中国石油也是这样做的。在传统印象中,我国油气产业的能耗高、成本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事实上,中国石油一直在延申和拓宽节能的场景:从勘探到开发,从炼油到化工,甚至是一座座数据中心。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成为能源领域唯一入选的绿色数据中心。

早在建设之初,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就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于整体设计中,将节能环保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在选址上,克拉玛依地区属于建设数据中心一类地区,日均气温不高于5℃的天数不少于145天,可为数据中心提供天然、稳定且免费的自然冷源。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上,对标国际先进数据中心,建成了国际标准T4级和国标A级先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西部地区唯一通过UPTIME T4设计认证的数据中心。

通过不断加大节能技术自主创新力度,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持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制冷系统采用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集成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等绿色先进技术产品,实现全年节能40%以上、节电约660万千瓦时,节约用水约2万吨。

眺望未来,中国石油从未停止探索理想能源的脚步。

2022年2月4日,张家口太子城火炬台由绿氢燃料点燃,这是冬奥百年历史上的首支绿氢火炬,第一次实现了燃料生产到应用全过程零碳排放。

火苗跳动背后,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绿氢燃料供应单位,一个多月对制绿氢的试验优化和多年来的大量实践积累。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氨气以外,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它还具有燃烧性能好、点燃快等诸多优势。当前,氢能的制、储、运、加、用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仍是世界多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风口,试图抢占未来绿色产业高地。

谋定而后动。中国石油早已加快从“资源制胜”向“技术制胜”转变,此次绿氢火炬的“诞生”正是中国石油新能源领域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之一。

自组建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以来,中国石油不仅在太阳能电解水催化剂自主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光解水制氢、固体金属储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方面也超前储备了关键技术,对于未来建立绿氢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主持召开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要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清洁替代,扎实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事业发展、科技先行,抓好技术获取和研发,加快掌握全流程技术,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为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抓紧抓实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各项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石油力量。”戴厚良说。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