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的进程接近2/3,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决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使得全年退税规模扩大到1.64万亿。其对于降低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经营成本的效果日益得到体现。本篇报告研究留抵退税在当前稳增长中的潜在作用。
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2019年我国在全行业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以来,将2019年3月底作为存量与增量的划分节点。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大部分未退;2019年3月之后的增量,全行业可退60%,2019年7月和2021年5月分别对4个和9个先进制造行业实行100%退税。2022年留抵退税的进展在于:将小微企业和六大类行业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一次性退还,将其后未退的增量按月100%退还,其它行业的中型和大型企业继续按月退还60%,政策力度空前。
留抵退税的形成原因。一是,由于价格管制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涵盖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是出于煤炭、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重企业盈利压力的考虑。二是,由于多档税率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所针对的四大服务行业,均适用6%最低税率或9%中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增值税“高进、低销”的问题。三是,由于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形成的周期性留抵。2022年对小微企业实行的留抵退税,正是着眼于疫情阶段性冲击下,帮助市场主体度过寒冬。四是,由于宏观环境变化形成的留抵退税。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步入反弹,结构性通胀问题凸显,均会加快留抵税额形成,而留抵退税政策有助于释放相关压力。
留抵退税的负担机制。2022年由于留抵退税触动存量,规模大增,中央额外安排了共计1.2万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齐地方落实新增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所导致的减收。地方承担的留抵退税仅占总额的9%,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实。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4000亿专项转移支付已于3月21日提前下达。从我们比对来看,预算分配基本上体现了各地留抵税额的规模结构,并体现了对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财政实力较弱县区的倾斜。
留抵退税的效应分析。制造业中,存量留抵税额较高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链、黑色和有色金属制造业、以及存货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可能在2022年留抵退税中占比较高。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对于:1)此前未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电力热力供应、化学原料及制品、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行业,具有显著的降成本作用;2)对各类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等已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将在存量退税中显著降低潜在营业成本;3)预计制造业平均而言可降低潜在营业成本高于0.43个百分点,对实际盈利的增厚大于0.41个百分点。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通知提到,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境外旅客同日同店购买退税物品金额达到200元人民币,且符合其他相关规定的,可以申请办理离境退税。
加力扩围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挖掘汽车、家电、厨卫、手机、可穿戴产品等消费潜力,大力推进免税店建设,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住建部部长: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坚决稳住楼市
约一半办理汇算清缴个人将会退税,平均金额大概在几百元,但也有少数人会补税。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明确退补税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