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份全国70城房价趋稳,新房二手房持续分化

第一财经 2022-06-16 12:16:20

作者:吴斯旻    责编:胥会云

5月已有超80城出台调控143次。

5月份,沉寂已久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国房价整体下降趋势较上月趋缓。但二手房价格继续下探,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的趋势被遏制。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2022年5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全国房价环同比涨幅整体延续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环同比降势出现分化。一、二、三线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有回落或降幅扩大,但环比降幅均收窄。

环比方面,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也出现分化。其中,新房方面,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减少4个,为43个,虽然仍处于今年的次高水平,但比2021年11月高点(59个)减少了16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仍在增多,为53个,高于3月和4月,但也较去年10月高点(64个)减少了11个。

在房价上涨的城市中,涨幅也有所扩大。5月份,成都是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最大的城市,涨幅均较上月扩大,5月涨幅均为0.9%。

各能级城市房价企稳的背后,是地方调控放松政策的逐渐显效和信贷政策的持续宽松。据机构统计,2022年已有超百城放松调控政策。近两个月因城施策节奏明显加快,5月已有超80城出台调控143次,政策内容向限购、限贷等方面延伸,城市明显向二线城市扩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5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各地在加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加之房地产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居民购房负担降低,这些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趋稳。

具体来看,新房方面,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中,广深两地新房价格涨幅较上月明显增大,均为0.5%,与上月相比,珠三角地区新房市场价格回暖明显。而北京新房价格环比涨幅由0.7%降为0.4%,上海4月和5月房价涨幅均与前值持平。

二线城市中,海口、成都等城市新房热度连续多月维持高位。其中,成都新房涨幅连续两个月位列70城榜首,5月涨幅继续扩大。

除价格外,成都的新房成交量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前茅。据机构统计,1-5月新房成交量达到731万平方米,超过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1-4月二手房成交量在43,000套左右。5月31日,成都发布楼市新政,对限购、限售、限贷均有所松动。随后,据当地中介反映,当地新房市场的带看量进一步提高。

但全国仍有超6成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这包括了一些“因城施策”,在近期出台过楼市利好政策的城市和地区。

多名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受交付不确定、收入增长预期下调影响,购房者信心尚未充分修复;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要求下,部分开发商“以价换量”意愿有增无减,给予优惠、折扣力度较大。

和新房市场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国二手房市场整体复苏步伐更加趋缓。4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和新房相当,均为-0.3%,5月份,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而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继续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连续5个月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趋势被打破。5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0、0.2%和0.1%。其中,北京4月份二手房价格涨幅为0.6%。这也意味着,5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这说明未来在楼市纾困政策上,尤其是信贷政策方面,需要向二手房市场进一步做出倾斜。”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称。

不过,不同于继续下跌的房价,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已经出现复苏迹象。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5月份,重点监测的50城中,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约14%,同比降幅收窄。分城市看,50城中超八成城市成交量环比增长,其中长三角和东北区域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回升较快,如沈阳、长春、哈尔滨以及苏州、无锡、徐州等成交量环比增速均超过100%。

“市场预期开始出现边际转换。”贝壳研究院称,一方面,5月份信贷政策的调整降低了购房成本;另一方面,更多城市在限贷、限购、限售上做出优化,有利于改善型换房需求释放,预计在下半年二手房市场将进入量增价稳阶段。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