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58万亿元!税务总局公布最新税费支持账单

第一财经 2022-06-30 14:18:55

作者:陈益刊    责编:胥会云

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将达到约2.86万亿元。

今年稳经济关键一招是实施力度空前的税费支持政策,这一政策落地情况备受关注。

6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举办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数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会上表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

“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已确定的退税任务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的部署要求得到较好落实。”王道树说。

今年税费支持政策中,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主力,享受存量和按月全额增量留抵退税主要是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

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蔡自力在会上介绍,截至6月25日,全国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这主要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新增减税降费和缓缴税费三部分。

他接着说,4月1日至6月25日,增值税留抵退税已有17033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退税款达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

到底哪些企业行业享受到这笔巨额退税红包?

蔡自力介绍,从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4.5%,共计退税7563亿元,金额占比44.4%;中型企业退税3783亿元,大型企业退税5687亿元,金额分别占比22.2%、33.4%。

从行业看,4月1日-6月25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六个行业获得退税9912亿元,其中制造业退税4411亿元,交通运输业退税2850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退税1725亿元,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三个行业合计退税927亿元。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基础行业,精准锚定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助力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政策导向。”蔡自力说。

企业收到退税资金后,一般都怎么花?

蔡自力表示,近日税务总局全国选取1.5万户典型企业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款中的39%用于增加采购原材料,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24%用于投资及研发支出,助力企业升级改造,扩大投资规模;10%用于房租、水电等日常运营支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其他退税款用于支付账款和工资薪酬等。

在新增减税降费方面,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新增减税降费2859亿元,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不过从全年1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预期来看,上半年减税降费规模略低于市场预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因为减税降费生效的前提是企业有经济活动和利润,上半年疫情冲击企业的经济活动受限、利润大幅减少,导致减税降费可能低于预期。

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今年国务院推出困难行业、小微企业等缓缴社保费、公积金、制造业中小企业缓税费等政策。

蔡自力介绍,截至6月25日共办理缓缴税费4632亿元,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

其中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暂缓缴纳税费政策,共办理缓缴税费4550亿元,覆盖申报缴税的全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所有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政策,4-5月份缓费82亿元。

罗志恒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逐步走出谷底,5-6月明显回升,三四季度有望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能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减轻企业负担。

蔡自力表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特别是留抵退税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助推经济运行快速恢复。比如,5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较4月份增幅(-7.4%)提高9.3个百分点。6月1日-25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较5月份进一步提高4.9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向好的态势。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准落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更好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蔡自力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