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
生产端释放积极复苏信号
复工复产脚步加急,生产劲头十足。PMI:生产指数为52.8%,较上月提升3.1个百分点。6月中旬,工信部指出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3.6%,达产率超过70%,遭遇封城重创的上海复工表现尚且如此之好,表明我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收效甚好。但同时,我们发现钢厂开工情况惨淡,利润薄弱、前期需求叠加国际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部分钢厂暂采取限产策略,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较上月下降2个多点。
上游原材料仍面临一定成本压力,库存在持续减少。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为52.0%,虽收窄但仍在上行区间,不过从我们更新的周报数据来看,近两周上游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期货、纺织材料均呈现加速回落,意味着国家坚定落实保供稳价,企业上游成本压力或逐步减弱。
内需得以释放、进出口积极回暖。新订单指数录得50.2%,上升至景气区间。消费意愿明显反弹,各地陆续推出的促销费政策逐步落地,消费券、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助推消费回暖。新出口订单、进口订单分别为49.5%、49.2%,较上月增加3.3、4.1个百分点。本月随着国内供应链、产能的恢复及上海港口开放程度提高,出口或延续二位数增幅,进口在内需提振带动下也将进一步上行。
生产经营情况、就业同步好转。生产经营情况、从业人员分别为55.2%,48.7%,较上月提升1.3、1.1个百分点。在企业经营情况得到改善、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减弱、内需向好的背景下,大中企业率先景气恢复,小型企业由于集中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行业,经营悲观形势略微改善,但仍未见光明。
制造业PMI结构数据(%)
来源:WIND、银科金融研究院
非制造业加速恢复,宏观经济“柳暗花明”
建筑业、服务业景气度恢复预期强劲,分别为56.6%、54.3%,较上月提升4.4、7.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内需、外需强势恢复。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分别为53.2%、50.1%,较上月提升9.0、7.3个百分点。
房地产政策利率下调,同时高层喊话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激发了居民刚需以及改善性住房的潜在需求。其中,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业绩增加最为显著。随着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上海、北京陆续开放,餐饮、娱乐、旅游行业经营情况得到改善。另外本周二公布的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缩短了隔离时间,省际流动*号限制准确度提高同时取消了“星号”显示,动态防疫政策友好度大幅提升,带动服务业加速回暖。
来源:WIND、银科金融研究院
6月经济全面复苏值得期待
目前,物流快速恢复,防疫政策逐步放宽,国务院一揽子政策政策快速有效落地是PMI率先恢复的首要原因。其次,从高频数据看,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稳步回落将会激发企业更大的生产动力。上升的利润空间将逐步传导至中、下游。我们认为,此次在国务院的特别督导下,这一传递速度将快于从前。最终带来全社会经济活跃度的上升。
最后,预计6月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资本市场则需要多加观察,注意利空出尽的时间节点。我们认为,6月的经济数据可能是该节点。后续,如果疫情冲击消弱,经济依旧会处在复苏通道,但资本市场受利好不足将率先下行。
(作者为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罗维晗)
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在53%以上,需求收缩问题仍十分突出。
2022年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1%,较2021年全年均值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较为明显,且指数波动性也较2021年有所加大。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回落,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0%、46.7%和47.1%,低于上月1.2、2.0和1.9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多地疫情反复,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消费在10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我参与了本次年会的两场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