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玉韶:破题养老资金、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持的体系构建,险企应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财经 2022-07-08 16:22:12

责编:蔡嘉诚

在中国平安康养战略开放日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教授指出,“中国式养老”面临养老资金来源、养老服务供给和健康支持体系构建三大难点,有赖于市场和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公众也要树立积极老龄观和健康养老观。平安作为保险业代表,在养老服务供给、健康管理和助力公众树立健康观念等方面为“健康老龄化”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22年7月8日,全国保险宣传日之际,中国平安康养战略开放日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举行,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出席“中国式养老”机遇与发展论坛环节。

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2%,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积极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家事”上升为“国事”。吴玉韶介绍,养老钱从哪里来、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和健康支持体系如何构建,是中国养老面临的三大难点。

首先是养老资金来源问题,中国在养老保障的顶层设计上,目前的三支柱仍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独大,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比重较小,是未来发展重点,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支持作为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养老金加快发展。

对此,吴玉韶表示,公众应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从年轻时就开始做好长周期的养老准备。而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方,保险公司也理应在养老资金的准备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安推出的年金、长护险、定额寿险等系列产品,确定的养老金给付,将为消费者的养老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其二,养老服务供给问题。中国的基本养老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三者占比约为90%:7%:3%。而根据2020年7月统计数据,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不足1%。根据我国国情、传统和老年人习惯,居家养老仍是第一选择。

吴玉韶认为,在养老服务的供给上,家庭、政府、市场应共同发挥作用,市场和社会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高品质、高端的养老服务未来是整个养老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平安近年积极构建一站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高端的康养方面,也打造出高品质康养平台“臻颐年”,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的康养方案。

其三,健康支持体系构建问题,吴玉韶着重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老观。中国老年人存在过度用药、过度养生保健,忽略康复、营养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尤为重要。现代康复技术、保持专注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寄托在医疗、医院和医生”,吴玉韶教授特意强调。

因此,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慢病治疗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化的专业机构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赋能下,提供来自外力的健康管理将大有可为。平安在“保险+健康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旗下“平安臻享RUN”项目为每位客户配备一名线上家庭医生,并建立了专属健康账户。

吴玉韶教授最后表示,平安既有经验,又有实力,在商业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供给和健康管理等方面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老龄化”的积极有益探索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老年人都非常有意义。

以下内容整理自嘉宾发言速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来参加平安保险集团的这么一个高层次的论坛。根据会议的要求,我给大家作一个题为“中国养老的难点与突破”的专题演讲。大家知道,新时代就意味着新养老,新养老要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一个变化。新三型确确实实是意味着更高的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意味着把我们过去的家事上升到了国事的新的战略高度。

今天给大家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养老钱从哪儿来;第二个问题,养老服务谁来提供;第三个问题,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先讲第一个问题,养老钱从哪儿来。俗话讲,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对于养老来讲,没有钱确确实实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我们过去延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的传统遇到了新的挑战,所以,社会化的养老是大势所趋。看一看这个图,能非常清楚家庭的变迁。我们过去是多子女、两个老人,这叫做金字塔;现在变成豆干,豆干就是一对子女、四个老人;未来变成倒金字塔,老年人越来越多,所以,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做法难以维系。国家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确定了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里面,钱是第一大任务,所以说没有钱确确实实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障的顶层设计上设计了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商业的养老保险。随着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现在的三支柱还是以一支柱独大,未来会重点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因为我们的三支柱跟发达国家特别是跟美国相比,我们的一支柱占比占的太高了,我们一支柱占养老金的比重高达77.47%,但是美国只占了4.15%;二支柱因为是这几年刚刚开始建的,占了22.53%,美国占了58.14%;三支柱我们刚开始试点,所以几乎是0,但是美国三支柱占了31.71%。所以,未来还是要改变一支柱独大,重点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再一个,我们讲,老年人到年老体弱以后会面临着三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是贫困的风险,第二个风险是疾病的风险,第三个风险是失能的风险。三大风险必须对应三大制度来攻克,现在对贫困我们有了养老保险,对疾病有了健康保险,但是失能我们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失能保险我们叫做长期护理保险,正在试点当中。特别是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就是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钱的应对策略,首先就是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养老的准备必须从年轻人就开始,而不是等到退休以后想到钱不够用,那就来不及了,所以做好长周期的养老准备非常重要。

再一个,我们保险公司在未来长周期的养老资金准备里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像我们平安推出的年金、长护险、定额寿险等系列产品,确定的养老金的给付为养老特别是享老,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

第二个问题,养老服务谁来提供。我们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三句话: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实际上就是三种养老模式,很多地方为了通俗易懂把它归纳成“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但是,目前的现状来看,实际上真正入住养老机构的很少,到2020年7月的统计,真正入住养老机构的只有214.6万人,所以养老机构实际上一半左右是空的,当然大部分是农村的养老机构。入住养老机构的只有不到1%,换句话讲,99%都是居家养老。

我们国家,根据我们的国情、传统或者老年人的习惯,居家养老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另外,为了实现居家养老,社区的服务是重要的保障,所以第二句话叫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第三句话叫做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前面讲了,尽管只有1%的老年人住养老机构,比重不高,但是养老机构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养老机构是不能够居家养老的失能、失智老人养老的地方,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社科院专门做了一个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的专题研究,在家照护生存期只有27个月,但是在机构照护生存期长达44个月,也就是失能、失智机构的专业照护比居家的照护更科学,因为我们在家照护,尽管子女、配偶很尽心,但是我们是非正式照护,而且我们是没有团队来支撑的,而养老机构有多专业的团队支撑,相对生存期要长,所以还是要建议失能、失智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呢?我们觉得家庭、政府、市场需要共同发展作用,家庭是基础,政府是保基本,市场和社会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特别是未来我们大量的独生子女的家庭进入养老状态,所以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应该更会受到热捧。

平安保险集团这些年做了很好的探索,构建一站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三心”服务,特别是在高端的康养方面,构建了高品质的康养平台——臻颐年,以“专业让康养有品质”为理念,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的康养方案。应当讲,高品质、高端的养老服务未来也是整个养老服务市场里面的重要补充。

第三个问题要讲的是健康支持体系如何构建。所有的老年人都关注健康,我给他编了一句话叫做“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确实是这样的,八九十岁了,身体很好,没有问题,居家养老也可以,但是没有健康,五十多岁,年纪不大,躺在护理院,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构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在构建这个体系当中,我觉得有一点需要引起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的高度重视,因为老年人最需要健康,但是老年人对健康有许多认知的误区。因为老年人健康素养低,所以想健康不知道如何健康是大多数老年人真实的写照,包括去买保健品受骗上当,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健康的渴望,想健康不知道如何健康,所以,当前最需要的是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100%的要素也讲了,医疗只占8%,遗传占15%,环境占17%,生活方式占大头,占了60%,所以我们很大的一个误区是老年人都把健康寄托在医疗、寄托在医院、寄托在医生上,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要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占了大头,占了60%以上,特别是慢性病,因为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比重高,有78%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又有75%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慢性病的管控、管理更多是要靠生活方式、靠自己,所以,提升健康素养是重要的。

我们有很多的误区,比如说,健康不等于医疗,衰老衰弱不等于疾病,过度的用药、过度的养生保健,忽略康复,忽略营养,包括心理健康。我们调查显示,一半的老年人有营养不良。过去的营养不良可以理解,因为贫困,现在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的营养不良,最主要是缺健康素养,是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受到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一些老年人盲目吃素、吃保健品、添加剂减肥,最后导致营养不良,其实这是最最不该的。而且,我们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当中两个阶段是最需要营养的,前面阶段是婴幼儿、青少年,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人知道老年期其实是需要营养的。现在很多老人的衰弱、疾病甚至是老年痴呆,其实不是病,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所以,健康素养的缺失带来的老人的一系列问题确实要通过教育。

再一个,康复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宣武医院的凌锋教授做了一个统计,脑卒中的康复,接受康复,90%生活能够自理,没有接受康复的只有6%,差距非常巨大。接受康复,30%能够恢复工作,不接受康复只有5%。老年的康复,他讲的是对老年健康的温暖和革命。再一个,心理也非常重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讲,“衰老是一个被输灌的概念。”衰老本身当然也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更多是被社会赋予了、构建了衰老,未老被老,所以,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就是专心致志做你想干的事情其实是最好的养生养老。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出了一本新书叫《长寿工程》,他经过二十年的最终研究,得出决定人类寿命的六大因素,其中第一大因素就是人际关系,他讲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未来,我们从市场化的角度,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有很多领域是可以做健康的,比如说健康管理。哈佛大学《创新者的处方》指出,慢性病患者很难遵循最佳治理方案的原因,是因为很难克服人性的两个弱点,一个是懒,一个是侥幸心理。慢性病病人来医院三五分钟,让他回家怎么着遵医嘱,其实他回去很难遵医嘱,因为每一天都要这么做其实是很难的,所以需要市场化的专业机构去做专业的外力的管理。健康管理未来很有希望。另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大数据,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老龄健康产业,我们认为是最具朝阳的产业,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年人都需要健康,高龄、低龄,有钱、没钱,地位高、地位低、普通老年人都需要健康,所以,这是老年人最大的刚需和供需。特别是有这么几个领域,一个是健康教育,一个是健康管理,再一个是慢病的治疗。

平安在健康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既有经验,也有实力。这几年,平安在“保险+健康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推出了很多的项目,为每位客户配备一名线上家庭医生,目前已经有1500多万的客户,而且客户的满意率高达98%以上,应该来讲,为未来的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老龄化做了很好的探索,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探索不仅仅是对国家节约医保的经费,另外更重要的是对家庭、对老年人,因为“健康老龄化”我们把它认定为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所以健康对国家、社会、家庭、老年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做这么简单的三个问题的论述。最后,我用一句敬老的格言跟大家共勉,这是一句古语,叫做“种田得谷,敬老得福”。谢谢大家,也祝福大家。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