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近日成功举办“中国金融机构如何把握百万亿级绿色及转型投融资机遇”在线论坛,并在论坛上正式发布《转型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详细阐述了“转型金融”的发展背景、内涵与特征,在分析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以“转型金融发展框架”为基础,提出金融机构实践转型金融的五大行动建议,以帮助金融机构成功把握转型金融带来的百万亿量级的市场机遇。
精准把握“转型金融”三大要义
目前,国际国内尚未就转型金融的定义形成统一共识。普华永道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和国际组织的实践,结合自身专业服务经验,总结出转型金融的三点重要特征: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概念示意图
从国内发展情况出发,随着“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激励政策,立足市场化原则,提供低成本资金以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低碳投融资。转型金融活动将持续伴随整个碳减排进程,经预测市场投融资规模可达到数百万亿元。然而,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识别关键挑战并制定应对方案将成为金融机构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举措。
有效识别发展转型金融的三大挑战
当前,金融机构在推动产业和客户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借助“转型金融发展框架”,提升金融机构五大维度能力
为应对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重大挑战,普华永道提出了转型金融发展框架,建议金融机构从客户与产品服务、风险管理、碳排放管理、数据与系统管理、以及信息披露与报告等五大维度,结合内外部情况,设计机构层面的整体战略举措,并通过治理架构、绩效考核、能力提升以及文化建设等促进战略协同、提升机构转型金融的统筹和落地能力:
转型金融不仅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落实自身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普华永道认为深入研究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方向和节奏是发展转型金融的关键,金融机构要分行业明确客户的转型挑战,在此基础上确立转型标准和产品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建设,从流程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好准备;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数据在支持客户以及机构自身低碳转型中的价值。
完整报告下载链接:https://www.pwccn.com/zh/services/issues-based/esg/white-paper-on-transitional-finance-may2022.html
[本文作者]
倪清,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
截至2025年5月,中证长三角绿色产业50指数样本企业中有24家企业的中证ESG评级在A级及以上,占比达48%。
走出去之后,如何走进去、深下去,为本地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同时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也是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本期沙龙以“全球协同与创新驱动:共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新生态”为主题,将于7月5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举行。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从伦理投资演变为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程。曾被寄望成为通用商业语言的ESG,在当前多极化世界格局下,未能凝聚全球共识,反而成为不同发展模式、文化价值和治理逻辑冲突的场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使ESG不再是纯技术或财务框架,而是反映不同文明体对现代化、国家与市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政治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