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日均用电量环比增长14.7%。
这是继今年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两月出现单月同比下降后迎来的一次拐点。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7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3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
至此,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0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两月由于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受到疫情等因素,正常的工业生产受阻,导致用电量出现一定比例的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全国增速。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有所回升,这说明经济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分产业看,1-6月,第一产业用电量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27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用电量69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
值得注意的是,6月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成为推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5日发布的电力消费情况报告显示,1-6月,全国工业用电量26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8%。6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8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3%。
具体到高载能行业,上半年不同行业用电量增速有升有降。其中,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
上述报告显示,1-6月,化工行业用电量2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建材行业用电量188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313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36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此外,由于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持续高温天气,6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表现出较高势头,同比增长17.7%。
分地区来看,1-6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18794、7844、12104和2235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1.1%、6.9%、3.5%和0.5%。
同期,共有17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依次是:西藏、安徽、湖北、四川、青海、宁夏、江西、山西、河南、云南、黑龙江、湖南、北京、浙江、陕西、重庆和内蒙古。
林伯强表示,尽管还有部分省份尚未发布其近期的全社会用电量详情,但从现有资料来看,生产状况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这有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以及提振整体经济指数,“综合来看,如果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能够达到4%,将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从下阶段情况看,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各项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984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