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种经济动能,居民端的修复最为迟缓。近期部分商品房“停贷”事件固然暴露出房地产市场的诸多窘境,但本质上也折射出微观家庭面临的罕见压力。本轮疫情峰值已过,居民端的收入和消费能否恢复如初?又将对后续房地产及整体经济产生怎样的反馈影响?
居民端究竟怎么了
历史来看,个人按揭贷款违约概率的提升并非简单的微观现象,而是与居民整体就业、收入等宏观经济大势紧密相连。近日全国多地居民“停贷”,同时,二季度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国居民收入环比增幅创历史同期新低。
近三年每轮疫情峰值过后,居民的收入和就业虽都有阶段性反弹,但力度明显递减。疫情多次反复之下居民预期深度低迷,其资产负债表的长期恶化注定修复的艰难性。二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创历史新低,储蓄意愿则创历史新高。
居民端能否修复
居民购房决策的函数正发生显著变化。疫情之前,居民收入及预期相对稳定,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8%~10%左右,房贷利率等需求调控政策是影响商品房销售的主要变量。但疫情以来,房贷利率虽有下降但幅度有限,购房者考虑的不仅是利率,更重要的是疫情反复扰动下其收入及房贷还款的可持续性。
2021年中以来,几乎每轮海外疫情暴发后约一个月,变异毒株都能通过各种方式引致国内疫情的升级。近期海外新增确诊人数有所抬升,且变种病毒的传播力大幅增强,或预示我国未来防疫形势依然严峻。7月以来,我国疫情波及省市的GDP占比已自6月初20%的低位回升至近40%。
展望未来,政策层面或采取措施应对“停贷”事件,但居民购房决策将更趋谨慎。基建投资虽走强,但对居民端就业、收入等拉动作用相对有限。变异毒株的极强传播力仍将持续对居民端修复产生负向影响,年内商品房销售增速转正的时点预计推迟到四季度末。
(作者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曹海巍、俞涛、高童系长江证券研究员,高世宜、牛拗、董思珩系长江证券实习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紧密相连。
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经济修复的抓手,更是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不是一次性的,要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望实现良好开局。我们的宏观政策还有较大的逆周期调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