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赵伟:基建“稳增长”,常见误区

2022-07-22 14:53:30

作者:赵伟    责编:张健

旨在补充资本金,杠杆仍取决于项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引发市场对其撬动多少基建投资的讨论。④由于金融工具投向重大项目不超过总资本金的50%,因此3000亿元金融工具与其他财政资本金或共带动约1.4万亿元外部资金。

伴随稳增长“加力”,市场对基建投资的关注度上升,但仍存一些分歧与误解。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怎样去正确理解?本文梳理,可供参考。

误区一:资金前置,基建投资“前高后低”?不能仅看资金、落地才是关键

稳增长加力背景下,基建资金明显前置,市场部分观点认为基建投资会出现“前高后低”现象。年初以来,专项债资金靠前发力、基建支持加码,上半年发行进度达93%,前五月投向基建比重为61%;一般财政基建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上半年增速约8%。资金前置带动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但考虑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逐渐凸显,后续支出可能减弱,部分观点认为基建投资强度后半年或下降。

判断基建发力,不能只看资金,需结合项目落地等分析;近期项目、资金端共同发力,或使得稳增长效果在下半年加快显现。尽管资金前置带动基建投资增长较快,但近几个月基建类微观指标却出现“背离”,或缘于项目、资金不匹配等。近期,项目审批和开工提速、“准财政”持续加力等,有助于缓解项目与资金不匹配、推动基建加速落地,高频指标石油沥青开工率也随之出现持续改善迹象。

误区二:金融工具,撬动上万亿基建?旨在补充资本金,杠杆仍取决于项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引发市场对其撬动多少基建投资的讨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由国开行、农发行分别设立、规模共三千亿元,主要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旨在“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金融工具的运用,或可推动更多项目达到最低资本金要求,加快相关项目和配套资金落地,对实体需求形成一定拉动。

但金融工具或不完全投向基建,且撬动多少资金取决于支持的项目质量。金融工具投向的重大科技创新领域或多为产业项目、不能完全归为基建。且金融工具撬杠杆或取决于项目质量;重大项目质量高、外部融资占比近70%,金融工具若全部用于支持重大项目,或与其他财政资金共带动约1.4万亿元外部资金;而专项债项目外部融资占比仅13%,金融工具投向专项债项目带动的外部资金或有限。

误区三:基建投资规模高估,影响几何?易高估财政资金缺口与社融增速

以同比推算基建投资规模,可能存在高估。当前一些基建投资预测,以2017年为基准、用同比推算,可得2021年基建投资近18.9万亿元;但这一方法或忽略统计口径等变化,高估基建规模。类似地,同比推算下、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76万亿元,而统计局公布值仅54万亿元,推算偏差达40%。利用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推算其规模或更合理,可得2021年基建投资为13.5万亿元。

基建投资规模的高估,可能导致基建稳增长产生的财政资金缺口、对信用环境的影响被夸大。若基于上述高估的2021年基建投资规模,以市场平均预期增速8%推算,今年基建投资或被高估近5.8万亿元。考虑到基建资金中预算内资金占比约20% ,高估基建投资或导致财政资金缺口、以及补缺口所需资金被夸大近1.2万亿元;假设其余均为外部融资,或导致社融增速被高估近1.5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