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流动性总览:资金压力缓解,外资流出放缓
本期(7.18-7.24)大盘延续震荡,资金供需两端较上期有所回升,但A股资金面压力稍有缓解。具体来看,资金供给方面,北上资金净流出缩量,ETF延续窄幅净流入趋势,杠杆资金逆势净流入;资金需求方面,一级市场融资仍处低位,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市场活跃度方面,成交额和交易费用继续走低,市场情绪不佳。
资金供给
北上资金:净流出规模大幅收窄
北上资金净流出呈现缩量,事件冲击影响减弱。本期北上资金净流出37.36亿元,环比回升183.04亿元。本期小幅震荡行情下,北上资金流向反复不定,资金情绪较为谨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复苏态势不改,中美三周期背离延续,北上资金增量注入趋势不改。
两融资金:逆势回补净流入
本期两融资金转为净流入,融资客情绪向好,延续回补趋势。具体来看,本期融资余额增加94.45亿元,环比上升116.59亿元。本期指数先涨后跌,杠杆资金前半周情绪回暖,宽幅净流入后回归震荡。
公募基金:新发规模有所回落,全面回暖仍需时日
本期公募基金发行规模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发行全面回暖仍需时日。具体来看,公募基金本期净流入93.27亿元,环比下降78.34亿元。新发基金节奏暂缓,等待政策信号指引经济复苏斜率。
ETF:净流入规模扩大,候场资金囤积
本期ETF资金延续流入趋势,净流入规模扩大。具体来看,本期ETF资金净流入34.44亿元,环比上升12.99亿元。本期指数延续震荡,7月底面临政治局会议,资金候场需求提升,ETF继续发挥蓄水作用。
资金需求
一级市场融资:股权融资逐步回暖
本期一级市场融资规模继续小幅回升。具体来看,本期一级市场融资规模为104.90亿元,环比上升4.90亿元,与上期基本持平。震荡行情下,一级市场融资规模能够稳中求进,融资情绪较为积极。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张
本期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张。具体来看,本期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为106.87亿元,边际增加54.60亿元。
成交额与交易费用:交投活跃度延续下行
本期成交额和交易费用继续小幅走低,市场交投活跃度已连续3周下行。具体来看,本期日均成交额达9862.87亿元,环比下降225.04亿元;日均交易费用为98.63亿元,边际回落2.25亿元。本期A股大盘在短暂上行后小幅震荡回调,投资者信心短期内难以修复,交易情绪受到影响。
行业资金流向:内外资仍维持较大分歧
本期北上资金变动幅度较大,鸿蒙概念吸引外资加码,大消费转向为稳定风格。具体来看,本期净流入主要集中于计算机(+16.70亿元)、有色金属(+13.25亿元)、交通运输(+9.24亿元)、煤炭(+8.86亿元)等块。净流出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20.82亿元)、家用电器(-14.86亿元)、汽车(-14.86亿元)和公用事业(-14.28亿元)等。
本期两融资金流入板块变动也较大,电力设备和国防军工成为新的重点关注行业。具体来看,本期杠杆资金主要流入了电力设备(+28.45亿元)、国防军工(+17.79亿元)、公用事业(+14.10亿元)等行业;净流出行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9.88亿元)、非银金融(-9.65亿元)以及交通运输(-3.53亿元)等行业。
大金融、大消费吸引候场资金流入。具体来看,本期ETF净流入34.44亿元,总体仍维持净流入趋势,流出主体为宽基ETF,净流出量为23.04亿元,流出量幅度比上期大幅上涨。其中,上证50和沪深300呈现净流出。行业ETF本期流入57.55亿元,大金融、大消费和科技成长是行业ETF的流入主体。
热点板块分析:有色金属获共同看好,TMT两极分化
本期内外资共同流入了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板块,共同流出了钢铁、银行行业,而二者分歧较大的集中在TMT、非银金融以及食品饮料等板块。
共同看好-有色金属:新能源产业链高景气延续,特别是新能源上游采矿业绩占优,本期获内外资共同青睐。
共同看空-钢铁:经济复苏预期较为悲观,地产基建的钢铁需求预期减少,导致内外资同时看空。
分歧较大-TMT:外资追逐鸿蒙概念,押注硬科技,大幅买入计算机、通信和传媒行业;而内资一反常态,对于科技概念较不敏感,计算机、传媒和通信行业净流出居前。
风险提示
经济加速下行,政策不及预期,疫情超预期反复。
(作者系华鑫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研究员杨芹芹、谭倩、纪翔)
因供需错配影响,光伏企业近段时间普遍处在亏损阶段,财务表现呈现出现金流萎缩与负债率走高特征
财政性存款、同业存款明显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海光信息营收规模虽然创下新高,但净利润环比下滑成隐忧,或许机构持股出现分歧的原因之一。
资金紧是央行的意图,旨在防范债市风险和预期经济基本面回升。
鼓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以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有效手段,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