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疫情峰值点,又落经济荣枯线。
内需方面,房企现金流恶化速度可能快于销售修复,市场定价的违约概率创历史新高。政策侧重“保交楼”而非“保房企”,若无政府信用介入,仅靠市场出清恐难遏制负反馈循环。基建进一步发力,但节奏高度依赖专项债发行,拉动效力不及地产。消费、生产等高频数据显示,经济环比短暂向上脉冲后,似有重新转弱迹象,同比低基数效应掩盖经济疲态。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连续两季度负增长,但劳动力市场强劲,难言实质性衰退。通胀三季度有望见顶但下行斜率偏缓,政策利率显著低于通胀,加息周期或持续至年底。全球需求加速回落,新兴市场债券利差隐含的违约风险抬升。我国外贸集装箱环比回落至历史同期低位,前期疫情解封后出口回补或已结束,出口下行趋势难改,但低基数下短期有韧性。
价格方面,国际能源品供给改善偏慢,需求快速走弱或将主导其价格走势。但突破历史的全球高温天气、疫后出行恢复将对短期能源价格有支撑。国内制造业PMI购进和出厂价格已双双大幅跌入收缩区,鉴于地产等前景,相关价格修复依然艰难。预计PPI环比转负,同比将加速下行。猪肉、蔬果等食品涨价风险抬升,CPI增速破3%或将提前至三季度初。
政策方面,防疫摆在突出位置,要“算政治账”,经济增速目标有所淡化。目前侧重前期政策落地,叠加通胀有所抬升,短期出台大规模增量政策的概率不大。就业压力之下,银行间市场利率或低位运行。房贷利率加点的调降空间已十分有限,不排除5年期LPR下调可能。社融增速或在7~8月见顶并逐渐回落,若无较大增量政策,四季度下行或较显著。
(作者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童、俞涛、曹海巍系长江证券研究员,侯雯雯、高世宜、薛舒宁系长江证券实习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3月当月,进出口2280.5亿元,增长12.2%,增幅创14个月来新高。
截至4月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
择机推出增量政策,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将是重要观察节点。
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