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大禹治水到商鞅变法,在上海博物馆遇见最早的“中国”

第一财经 2022-08-05 14:06:24

作者:朱洁树    责编:李刚

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意味着成王营建成周洛邑是为了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也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1965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何尊,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和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其中“宅兹中国”特别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意味着成王营建成周洛邑是为了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也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7月30日至10月23日,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拉开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序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平原,古代视其为“天下之中”,这里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三代的都城皆建于此,这里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地,故上海博物馆选择河南作为“何以中国”系列的开篇。

“宅兹中国”展览现场

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第一财经记者来到展览现场,看到展厅里人流如织,有一些年轻人穿着传统汉服在展厅门口留影,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此学习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知识。展览序厅处并置排列着的夏、商、周三代各一件代表文物,昭示着本次展览的主题,也让每一位参观者意识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将在这里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宅兹中国”展览现场

夏:茫茫禹迹,王权萌生

大禹治水,划定九州,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邦国林立从多元走向一体。公元前21世纪,大禹之子启继位,推举联盟首领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文博研究员李琴表示,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长期以来,夏代的许多史实没有解开。

上海博物馆研究院胡嘉麟也提到,1920年代,随着“疑古”思潮的兴起,中国的上古历史遭受了系统性批判,大禹成为子虚乌有的神话人物。直至1950年代,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持续发掘,以及中原诸多夏代遗址的发现,才证明了约公元前21世纪初,夏王朝在中原建都的事实。

展览从人们对“茫茫禹迹”的追寻开始娓娓道来。两周时期的金文和竹简书中记载了不少大禹的事迹,说明夏代历史在当时广为流传。文献记载了禹都阳城、启都阳翟、后羿代夏、太康失国等历史事迹。河南境内发现的一系列具有王都规模的城址和大型聚落,解开了夏代历史的神秘面纱。随着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巩义花地嘴等遗址的发现,逐渐勾勒出夏人的活动踪迹。

猪首形陶器盖,夏代早期,2000年新密新砦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在伊、洛河交汇处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认为是夏代晚期都城,也是关于夏代考古的最重要的发现。二里头遗址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的大型都邑。这里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组合等。

在这个部分,有两件展品特别引人注意。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也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另外一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也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其主体框架由青铜铸成,令人惊叹的是,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的兽面纹,历经三千余年无一松动脱落。该器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应该是沟通天、地、神、人的重要载体。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夏代晚期,1984年二里头遗址ⅥM11出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商:饮酒盛行,诡谲神秘

商原是夏王朝东部的方国。商人始祖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商代共历17世31王,前后500余年。李琴表示,商朝曾五次迁都,六个都城中的四个都在河南境内。目前在河南偃师、郑州、殷墟都发现有商代具有王都规模的遗址。

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定都于殷,直至商朝灭亡。安阳市西北郊,跨洹河两岸的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由多处手工业作坊、分布密集的居民区、王陵区河墓葬区组成。王室贵族的陵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制作精美。甲骨文记载了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器、玉器被广泛使用于祭祀、宴享、会盟等重大活动,成为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一件兽面纹建筑构件,或许能让观众一觑当时建筑的风姿。构件正面是正方形,俯视呈“凹”字形,正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既有庄重之感,又不失威严之气。

兽面纹建筑构件,商代中期,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李琴特别提到,殷墟青铜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艺术品、车马器和杂器等。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为核心,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有尊、卣、罍、壶、瓿、方彝、斝和觥等盛酒器和贮酒器,有爵、觚、角等饮酒器以及勺等挹酒器,这与商朝贵族饮酒之风特别盛行有关。展览中有一件白陶象尊非常精致,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白陶质地细密,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白陶象尊,商代晚期,新乡市博物馆藏

“后母辛”四足觥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诡谲神秘的造型、威严凝重的纹饰,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对中国同时代其他地区的青铜器造型、器物组合、纹饰,直至丧葬习俗、礼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核心所在。

刻辞卜甲,商代晚期,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H3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周:奇巧轻灵,接近生活

周原是商王朝西部的方国。周人始祖后稷,善于农业耕作。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西周共历11代12王,东周共历25王,前后800余年。

周人提倡“德治”,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此外,东迁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逐鹿中原,在纵横兼并的过程中,思想和技术广泛传播,文化和民族相互融合,为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李琴介绍说,西周时期按照宗法登记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从天子道庶民都在礼乐制度所规定的框架内活动。以《周礼》为核心的典章制度及其礼制文化成为后世文化思想的宗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七十多年来,在洛阳、郑州、三门峡、平顶山、南阳等地,发现了大量西周青铜器。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窥知河南西周文明,还可以寻出中华早期文明发展的轨迹。

牺尊,春秋早期,1986年信阳平桥区五星乡平西村出土,信阳博物馆藏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了历史上所称的东周时期。“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原成为列国逐鹿争霸的大战场。这一时期王室衰微、列国蜂起、诸侯争霸,新兴势力不断出现,各种思想学说百家争鸣,文化由于创新与个性变得纷繁多彩。青铜器作为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造型由厚重威严变得奇巧轻灵,浓厚的神秘色彩渐渐消退,纹饰开始变得更接近于生活。

展览中有一件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特别引人注意,这件文物是1976年在洛阳西郊小屯村出土的,其造型精巧玲珑,装饰华丽,错金银对称和谐,是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典范。

战国晚期,西周以来的礼制不复存在,贵族墓多以仿铜陶礼器随葬。此时,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新兴的铁器和漆器制作上,鼎盛一时的青铜文化由盛而衰。

展览中最后一件展品是商鞅方升,这件战国晚期的文物来自上海博物馆的馆藏,在长方形的有柄量器的外壁刻有两处铭文,分别是:秦孝公十八年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以及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令。这件展品也昭示着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商鞅方升,战国晚期,上海博物馆藏

胡嘉麟表示,王国的建立是中华文明起源历程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文明时代。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体现在都城制度、宫室制度、文字系统和青铜器铸造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以青铜器为核心的礼制文化的确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构成了东亚文化圈制度思想的内核。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