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CPI同比创两年新高,猪肉价格加速上涨

第一财经 2022-08-10 10:46:51

作者:祝嫣然    责编:秦新安

专家认为全年通胀水平仍会低于3%的政府既定目标

在猪肉、蔬菜涨价及低基数因素推动下,7月CPI同比上涨2.7%,创下2020年8月以来新高。而受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等因素拖累,当月PPI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2022年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P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

猪价大幅上涨

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据测算,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对于CPI上行的原因,华创证券指出,一是猪价大幅上涨,7月猪肉批发均价环比分别上涨34.9%。二是蔬菜季节性上涨。7月,蔬菜批发均价环比上涨12.9%。夏季高温降雨天气影响蔬菜生长和运输,菜价上涨属于正常现象,7月涨幅基本仍在季节性区间内。

7月生猪产能持续去化,生猪屠宰量快速下行,猪肉价格进入上涨阶段。中金宏观表示,养殖户压栏及散发猪瘟担忧带动生猪价格7月初大幅反弹,随后发改委约谈规模养殖户和屠宰户以防止盲目压栏惜售、恶意囤积炒作等非理性行为,生猪价格高位震荡,加之低基数,7月全月22省市猪肉价格同比从-11%反弹到了18%。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7月猪价显著上涨,对CPI有一定拉动作用。7月前三周,农业农村部口径全国猪肉平均价达33.4元/公斤,较6月均值环比上涨25%。目前,猪肉在CPI环比中的权重约为1.3%,对CPI环比拉动作用约为0.3个百分点。

关于接下来的猪价走势,李超表示,短期内的供需失衡仍将继续推动猪价上行,不过由于本轮猪周期并没有农业疫情催化,生猪存栏量保持健康,并且发改委已提前做好冻猪肉抛储预案,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逐步展开,预计本轮猪周期温和上行。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尽管三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较大,但全年通胀水平仍会低于3%的政府既定目标。在全球通胀高企的环境下,我国通胀水平属于温和水平。稳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7月份,受国际国内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据测算,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总需求回落预期下,大宗商品价格在7月出现明显下跌。英国布伦特原油现货价环比下跌8.9%至112.8美元每桶,LME铜现货结算价跌至7530美元每吨,环比降幅达16.6%。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7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大幅下降至景气区间之下,螺纹钢等主要工业品的市场价也大幅下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至40.4,为2022年以来首次降至收缩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也明显下降6.2个百分点至40.1,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已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

伍超明表示,接下来PPI同比增速可能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加速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近期全球经济明显放缓,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输入型通胀压力带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有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