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IT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已超2万亿元。
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IT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达21,669亿元,在“十四五”规划、“上云用数赋智”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持续刺激和推动下,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元大关。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举办的“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于8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在致辞中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迭代,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产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赵策表示,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稳健良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基石日益坚固,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下一步,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二是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大规范引领力度,推广标杆应用示范经验。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系统转型过程,体现为业务转型、运营转型和组织变革的一系列组合,通过变革创新范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方式带来新价值增长、效率提升和敏捷性,进而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对于国家、行业和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余晓晖认为,近年来各个行业和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和路径。预计未来几年,数字化转型模式与价值将更为清晰,带来多方面的提升变革。
具体而言,他介绍,生产方式向高效、精准、智能、柔性、协同转变;业务形态由传统产品向智能产品+智能服务转变;产业组织方式由基于供应链、价值链向网络化、平台化组织转变;商业模式由直接售卖产品/服务向成果经济转变。创新范式向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范式转变;技术架构向平台化、分布式、高敏捷形态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数字化转型还将面对战略、组织、文化、人才等多方挑战,需要企业流程再造来适应。他强调,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或浅尝辄止将导致转型流产。数字化转型脚踏实地找准切入点,就能落地见效,持之以恒将能扩大成果。
鸿蒙开发者开始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对象。
对乳制品制造、酿酒、精制茶制造等细分领域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一企一策,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
要加快提升软硬件产品供给能力。强化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