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蔚来、吉利等车企人才吸引力反超互联网大厂

第一财经 2022-08-17 18:16:13

作者:魏文    责编:唐柳杨

“蔚小理”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超过拼多多、华为。

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正快速提升。

近日,猎聘联合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共同发布了《2022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青年人才投递的公司TOP30中,字节跳动、美团和蔚来分列前三位,特斯拉位列第15位,另外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列13位和17位。

和2021年猎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求职趋势洞察报告》相比,新能源车企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在猎聘2021年的调研报告中,受到应届生青睐前十的企业中,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京东、腾讯、新浪、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占比达50%,而汽车企业无一进入前十。

有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当前处于风口,蔚来、理想等企业品牌吸引力也逐渐增强,再加上良好的薪酬待遇和成长空间,吸引更多年青人很正常。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比亚迪等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传统车企也在榜单中进入前十,分列第5和第10位。

相较于缩减招聘或者暂停招聘的部分传统互联网企业,对于青年人才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

在2016年猎聘的调研中,“真正的创业团队”、“快速成长的新锐公司”、“成熟互联网公司”、“传统巨头公司”是最受青年人才欢迎的四大类型公司。近两年来,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频传裁员、业务调整的消息,岗位稳定性较差,部分企业在招聘端出现收缩的情况。有分析认为,当下青年人才择业更加理性、务实,稳定性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头部新能源车企开始受到更多青年人才的青睐,吸引力甚至开始超越以高薪著称的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在近期的调研中,腾讯位列第4,百度位列第9;拼多多排名第22位,阿里巴巴则排名第23位,不敌蔚来、吉利、比亚迪等车企。

早前曾有国内某头部互联网企业的软件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已有多位前同事跳槽至新势力车企,其中不乏一个项目负责人带着数个团队骨干一同跳槽的现象。

尽管此前多家车企传出毁约校招生、招聘规模缩减的传闻,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抢人大战”似乎并未偃旗息鼓。

据悉,近期蔚来2023届毕业生的校招项目已经全面开启,本次校招项目是蔚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招季,涵盖包括研发、生产、用户运营等,预计将发出2000+的offer,总招聘量相比22届将提升近50%。此外长城汽车也于近期表示,长城汽车向2022届大学毕业生发放offer万余份,截至目前已累计入职近8千人;吉利近期发布的校招信息则显示,将向提供超过5000份offer。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较2020年同期增长193.78%,较2021年同期增长77.53%,简历投递人数较2021年同期增长16.33%。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诸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软件等领域的成为机械、电气之外,新能源汽车新的岗位需求增长点,也是过去车企人才准备较为薄弱的环节。上述软件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在软件、自动驾驶等岗位的专业要求上,车企的需求和互联网、元宇宙公司有着共同之处。同时和早前的以高薪挖角人才不同,在业内逐步站稳脚跟后,部分新势力车企已开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企业进行智能汽车人才储备的一大方法。

报告显示,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领域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今年二季度新发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长达444.44%,仅次于芯片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无法“即插即用”,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独当一面。

亿欧智库的研报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基层的数字蓝领人才需求量最大,培养周期为2~4年,主要由企业培养;算法人才则处于高度紧缺状态,培养周期长达5~10年,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培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上表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

2020年以前,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更加青睐于直接从传统车企直接挖角成熟员工,以迅速搭建起企业的流程框架。但随着销量规模的提升以及企业的发展,当下部分新能源车企已将人才建设的重点从外部挖人向内部培养转移,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蔚来为例,该公司建立了蔚来职业发展体系(NCP),并设置了管理(M)、专业(P)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并鼓励在专业(P)通道的成长。对于校招生,蔚来提供周期三年的培养,在第一年内进行通用能力的培训,在1-2年内根据不用潜力不同阶段不同业务的情况,进行定制化的培养和专家传教,还有机会加入高管直接带教的公司级未来管理者人才培养项目。

有分析认为,当下中国汽车人才出现短缺,一大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跨学科领域,而当前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人才,在培养上就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有些领域甚至是多年的“冷门”。除了高校亟需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外,企业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亦极为重要,有助于扩大整个行业的“人才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