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间,沪硅产业(688126.SH)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46.62%;实现净利润5505.69万元,同比下降47.71%;实现扣非净利润2512.17万元,同比扭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沪硅产业扣非净利润首次扭亏。
上半年,沪硅产业下游半导体产品需求依然旺盛,产能也进一步释放,300mm半导体硅片产品销量增长显著,营业收入由此同比增加了46.62%。
同时,上半年沪硅产业扣非净利润实现盈利,较去年同期增加10164.80万元。但受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参投的聚源芯星产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中芯国际股票)的公允价值波动及确认的政府补助金额的影响,沪硅产业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023.47万元。
硅片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半导体材料,占据全部产品的90%以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300mm半导体硅片仍将作为主流尺寸。沪硅产业作为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是目前除国际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外,唯一具备300mm硅片大规模量产供应能力的企业。
根据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沪硅产业300mm大硅片历史累计出货超过500万片,月出货量屡创新高。2021年,沪硅产业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量为188.4万片,同比增长82.28%。
此外,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在报告期内完成了新增30万片/月集成电路用300mm高端硅片扩产项目融资,并如期推动扩产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总产能将达60万片/月。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前光伏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提价效果已现,控产面临考验。
弘元绿能管理层在年度股东大会现场回应股东称,目前公司的硅料产能是新投产的先进产能,在业内各项参数都是比较好的产品,且硅料产能全部自用,没有出售或者参与重组的计划。
主要由于抢装潮结束后需求退坡,电池与组件价格纷纷下跌,且电池5月减产不及预期。
2024年TCL中环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09亿元,亏损规模是全行业最高,董事长表示去年经营战略偏差和经营决策失误是业绩亏损原因之一。
2024年公司业绩“失速”巨亏近百亿元的背后,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