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碳中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能源发展进入加速期,除了光伏储能,还有哪些赛道值得关注?

2022-08-19 21:03:36

作者:童言    责编:计亚

“我国新能源发展已进入加速期,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19日,在2022第一财经零碳峰会“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圆桌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作出如上表示。

能源转型如何助力双碳目标?未来的能源体系是怎样的?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还存在哪些难点?由新能源发展催生出的诸多热门赛道,哪些更被看好?对于这些热门话题,多位专家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观点。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圆桌论坛现场

化石能源如何“华丽转身”?

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5%。而现实是,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超58%,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达80%。

在“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将何去何从?

华为数字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石忆说:“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化,尤其是化石能源的退出及角色转变,一定要在保障新能源体系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那么,如何确保化石能源的顺利“转身”,确保新旧能源体系实现平稳转化?对此,唐忆文说:“核心就是要解决‘立’和‘破’的问题。”

“需要看到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化石能源还是占有一个基础地位,不可或缺。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控煤,但现在煤炭比例还是占据半壁江山。即使将来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80%,化石能源还是会存在,未来,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尤为关键。”唐忆文表示。

双良集团首席能源数字官王珏也表示,化石能源一定是压舱石的概念,如何把化石能源的能耗降低,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

五大特征描绘未来新能源体系图景

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主要从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和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那么,未来的能源体系有哪些丰富内容?

唐忆文对此表示,“未来能源可能有五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电气化,或者说深度电气化,也就是说要把电能更广泛的应用;第二个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也就是说储能就变得非常重要;第三个是未来能源体系可能要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 第四个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是要更广泛、更深度地融合; 第五个是要实现用能的便利性。这五个特征可能是未来能源的一个方向。”

上海电气集团新能源发展部副部长张洪斌则提示,有两条主线需要关注:一个是能源替代的大趋势,一个是在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以再电气化,尤其以新能源汽车来为代表的再电气化。

“这两条主线决定了我们以后未来能源系统的典型特征。”张洪斌表示。

此外,在专家看来,未来的新能源体系中,数字技术也将发挥关键性作用。“通过数字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调配不同能源之间的转换,同时也能分配好集中式供能和分布式供能的关系。”王珏说,“此外,数字能源如何与传统能源结合在一起,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新能源发展还面临这些阻碍

化石能源低碳化转型和以新能源为主的系统应用,如新型电力系统将是必然趋势,不过就现实发展状况而言,在专家们看来还面临不少挑战。以绿电为例,其生产和消耗就存在诸多难点。

对此,石忆总结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难点:成本较高、效率偏低,以及运维很难。

同时,我国当前能源系统性的状况是“源、网、荷、储”几个端烟囱式的建设,彼此是独立的孤岛,管理缺乏统一及协同。“如果说'源、网、荷、储'每一个烟囱能从由孤岛实现统一架构,统一协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我想就必须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和电子电力的技术结合。”石忆表示。

就数字化技术发展而言,石忆说,现在依然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技术问题。也就是上述四个端,每个端到端,技术的国产化还有一定的路要走,这有赖于全产业链的投入和实现。其次,是在技术瓶颈上。以电动车为例,目前上海有几十万辆的电动车,如果电动单元不仅仅是电动和耗电单元,还要实现它的储能功能,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新型的能源系统,通过调频调峰等,让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石忆表示。

这些新能源赛道未来或能“火”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规模快速增长,相关赛道备受热捧。在专家们看来,除了上述赛道外,氢能、储能等也将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大量机遇。

对此,王珏就表示,“包含一些低碳和负碳技术,未来有可能成为新的赛道。同时,如何降低整个社会运营总成本的能源体系,将来也会是一个重点方向。此外,将贯穿在各种能源,如风电、光伏、储能,甚至氢能、低碳、负碳等系统中的数字化技术也值得关注。”

新能源体系中哪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被看好?张洪斌表示,一个是提高效能的技术,譬如光伏技术中的TOPCon异质结技术、制氢的PEM技术、液流电池等;一个是能够降低成本,实现更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碱水制氢、钠电池等;最后一个实现循环利用的技术,如二氧化碳的捕捉技术CCUS、新型化工所运用的催化剂技术等。

除了技术领域,唐忆文表示,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服务产业两个赛道也值得关注。“在我看来,像钢铁、化工、水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其低碳化改造可能就是一个行业的革命,涉及工艺的整个流程再造或能催生大量需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赛道。”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