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0后女生痴迷200年前早期钢琴,只为还原莫扎特时代音色

第一财经 2022-08-22 11:17:52

作者:吴丹    责编:沈晴

无论去哪个城市演出,汪月含会带着自己在欧洲定制的、莫扎特时代的早期钢琴。她需要查询当地气温和湿度情况,判断当日是否适合演出。

带着莫扎特时代的钢琴,去不同城市演出。为举办一场演奏会,光是运输乐器就要花费数千上万元。这对早期钢琴演奏家汪月含来说,是常有的事。

在中国,她是少有的既研究又演奏早期钢琴的音乐家。她的日常生活除了每天练琴,就是带着自己的钢琴,去不同城市演出,举办音乐赏析会、讲座与工作坊。她一边在中央音乐学院面对本科生开设早期钢琴课程,也在B站和微博上面对爱乐者普及早期钢琴。

8月21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古典音乐·马拉松音乐会”上,汪月含带着自己的琴登台,与古大提琴家贺虓一起,以完全复古的乐器献上一场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奏鸣曲专场。她提前三个多小时就抵达现场,跟数位搬运师傅一起,小心翼翼将巨大的钢琴从航空箱中取出、装好。

现代钢琴演奏会通常都有专业人士协助调律,但汪月含每次都只能自己来。调律需要极大的专注度,更需要心境平和,这为她缓解演出前的紧张提供了去除杂念的时机。

当她在舞台上坐定,随着手指在琴键上精准地流动,莫扎特奏鸣曲在音乐厅内响起。早期钢琴的声音不如现代钢琴那么明亮,却拥有细致、灵动的音色。两百多年前独有的纯净音色,仿佛为音乐厅四周镀上一层温暖色调。

8月21日,汪月含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出。摄影/苏冠名

自2017年归国,汪月含就开始推动历史键盘乐器在中国的普及。这位90后女孩偏爱两百多年前的古乐器,不仅钻研、演奏、教学,还在专业杂志写文章,不遗余力地将早期钢琴作为志向。

去年11月,汪月含在全新厂牌“聆听寂静”发行首张个人早期钢琴专辑《莫扎特 幻想与回旋》,这是中国第一张早期钢琴唱片。今年11月,她将发行第二张专辑《挚爱莫扎特》,并开启上海、武汉、长沙的独奏会巡演。

在全世界,早期钢琴的演奏家并不算多,在世界音乐市场上,早期钢琴是小众领域。她对第一财经坦言,在前行的路上,“压力很大,有时候也挺孤独的”。

回到莫扎特时代

“历史乐器是一把打开历史作品大门的钥匙。”汪月含说。

她常猜想,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音乐是否遍布大街小巷。莫扎特亲耳听到的钢琴声音,是不是跟她演奏的这台早期钢琴音色一样?

像她这样追求古典音乐“复古与本真”的音乐家,从上个世纪就在欧洲大量涌现。音乐家们用仿古乐器演奏巴赫的复调音乐,力图还原巴洛克音乐的纯正风貌,这场古典音乐的本真运动不仅影响了音乐学,也触发了美学和哲学的新思考。

最早接触早期钢琴,汪月含没什么兴趣,觉得那是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四岁学琴开始,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到赴美留学,她一直跟随钢琴教育家王健和钢琴家盛原学习,演奏的都是现代钢琴。

直到去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得知学院的早期钢琴是强项专业,她开始学习早期钢琴,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早期钢琴与现代钢琴有很大不同。读谱方式、解读音乐的角度不同,触键方式、发力方式也不同,那意味着,她从小到大形成的肌肉记忆都必须改变,“好像手也不再是自己的手。”

“那种感觉就是,20年建构起来的音乐体系在一点点崩塌。”她回忆,第一年,从大脑到手指,都处于不断推翻重来的混乱状态。她需要更换演奏法,音乐审美也在改变。

那几年,她读早期钢琴的历史文献,跟教授探讨古典审美,研究历史演奏法,琢磨什么是“复古与本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贴近莫扎特时代的音乐面貌。”

音乐会前,汪月含为自己的早期钢琴调律

她用色彩来形容早期钢琴的演奏之趣味,“如果现代钢琴本身有100种颜色,那早期钢琴就只有50种。演奏者需要在这50种色彩里,靠自己的手,去调出100种色彩变化,做出同样丰富的层次。”

她开始质疑和反思,自己之前所掌握的演奏法是否正确。这种思维上的操练、反思和磨砺,让她收获到满足感。

拿到音乐学院授予的“早期钢琴演奏家认证”殊荣后,她没有听从教授的建议继续读博,而是选择回国。她在捷克定制了一架早期钢琴,决定以此为事业。

回国后,汪月含婉拒了一份能提供优厚薪水、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而是像创业一样,从头做起,每天练琴、看文献、写读书笔记。从父母到亲友,很难有人能理解她的一意孤行。

美国的现代教授一直劝她继续读博,但听到汪月含要回到中国普及早期钢琴,教授转而忠告她:“既然你要做,这就不是几年时间。做好准备,你可能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每次想起教授的话,她都会感触落泪。

早期钢琴的麻烦与魅力

无论汪月含去到哪里,连同航空箱一起重达400斤的早期钢琴就跟到哪里。

最初几年,她的演出常是倒贴钱,主办方支付的演出费,很难支付昂贵运费。运输的路途也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和艰难,有一次钢琴从北京运到海口,途中遭遇暴雪,高速封闭,历经艰难才抵达目的地,来回运输费就是三万多元。

随着她不断做讲座、做普及音乐会,尤其是发行唱片之后,越来越多的剧院、音乐厅开始接纳早期钢琴演奏会,愿意共同承担运费,情况改善很多。

从外观来看,很难发现早期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区别。它比三角钢琴的尺寸略小,在复杂的工艺背后,是敏感与娇贵。

早期钢琴没有铸铁板支撑,琴槌小,上面也没有毛毡,而是用皮革包裹着木制芯。演奏时,琴槌敲击极细的琴弦,出来的音是短小、纤细和单薄的,与现代钢琴的洪亮音色截然不同,也因此带有沉郁的风格。

早期钢琴很难经受住湿度温度的考验。一旦过热或是过干,木质热胀冷缩,击弦机系统就会出现故障,演奏者的触键手感发生变化,音色和音量也会受影响。

“演奏早期钢琴,有很大的制约因素。”汪月含说,比起现代钢琴演奏家,筹备一场早期钢琴音乐会,意味着诸多麻烦。

汪月含的早期钢琴是以1805年的安东·瓦尔特钢琴为原型的复刻品

中国仅有三所音乐院校拥有早期钢琴,但使用者少,有些琴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无论去到哪里,无论什么场合,汪月含都只能使用自己的琴。

她的早期钢琴是在捷克专门定制的,这是一台以1805年的安东·瓦尔特钢琴为原型的复刻品。安东·瓦尔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钢琴制琴师,1782年,26岁的莫扎特曾拥有一台瓦尔特钢琴,从那之后,作曲家所有的公开演出都使用这台琴,直至去世。

这台漂洋过海而来的早期钢琴,其贵重并不在于价格多高,而是日常养护很费心思。

她学会了给钢琴调律、整音,学会每到换季就全面检查一遍钢琴击弦机系统。演出前后,都是她自己快速拆卸钢琴,这套流程早已谙熟于心。在演奏者身份之外,她把自己训练成了早期钢琴的调音师和维修者。

在家里,汪月含为早期钢琴保障了一个恒温恒湿的空间。夏天必须24小时开空调,到了冬天,北京室内太干燥,则要开一台巨大的工业加湿器。

举办演奏会之前,她首先要确定的不是曲目,而是演出城市的气候是否适合演奏早期钢琴。演出前,她必须提前掌握当地的气温和湿度变化。多年经验累积,她练就了仅依靠自己的皮肤感受,就能判断当下的温湿度环境是否适合演奏。

2019年受聘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早期钢琴以来,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案,翻阅英文古籍资料,想让更多学生理解早期钢琴。随着教案越写越多,她想将所有文字结集出版,为早期钢琴留下系统的中文资料。

很多美国的同学得知在中国做早期钢琴普及,开音乐会,录制唱片,都觉得她足够幸运。

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幸运,相反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我之所以能在这个位置,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人出现。我还是有很多不足,每天还是活在诚惶诚恐和孤独中。但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不足,才会进步”。

直到现在,她依然靠教学生来养活自己,养护她的钢琴。她仍会婉拒一些不合适的工作邀约,只想为自己留下足够的练琴时间、研究时间。

她内心有着很强的危机感,这种危机与外界无关,都是自我的斗争。

她曾经背负重任,不想辜负师友期待,想跟家人证明自己的路没有选错,想用每一场音乐会打动观众。但最近,她开始变得坦然,只关注音乐是否坦诚、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专注于音乐本身时,我得到了自由”。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