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房贷最低利率重回10年前,一年省出一部iPhone居民会动心吗?

第一财经 2022-08-22 21:19:01 听新闻

作者:亓宁    责编:石尚惠

今年已经最高减负55个基点。

22日,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次下调1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从4.65%降至4.3%。对购房者来说又将省下相当一笔钱。

不过,各地落地的房贷利率依然差别较大,目前按照央行政策能够执行的首套房最低利率是4.10%,这一数字已经低于2009年的最低水平(基准利率的7折)。

超预期降息带来的LPR下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打动购房者还需要观察。有不少房产中介人士反馈,今天客户针对房贷利率的咨询变多了,他们也借此催促客户“可以看房了”。

下调35个基点能省多少

截至今年7月,我国企业及居民中长期贷款合计为135万亿元,中银证券宏观分析师孙德基、朱启兵在研报中估计,以此计算,LPR这次非对称下降可以为中长期贷款共计节省年化利息支出2025亿元。

聚焦在居民身上,经过今年以来LPR下调,按照某地产中介的房贷计算器计算结果,一份总金额300万元、期限30年的房贷合同,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房贷利率4.65%和4.30%的月供分别是15469.1元和14846.14元,利息总额分别是256.89万元、234.46万元。

这意味着,现在的购房一族相比去年12月每月可减负约623元,一年下来可省下7476块钱,接近一部iPhone13pro的价格,总利息则少了22万余元。

根据央行今年5月最新政策,各地对首套房利率的最低执行标准是同期LPR基础上下调2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当前首套房最低房贷利率已降至4.1%,今年以来减负55个基点。

以苏州为例,据该地中介人士介绍,当地几乎从5月开始就执行最低标准,此次LPR下调后首套房和二套房都将享受4.10%的房贷利率。

目前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已有中介人士表示开始执行最低4.1%上浮10BP左右的首套房贷利率,但具体上浮标准随时可能调整;北京最新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4.85%,上海按照LPR上浮35BP最新利率为4.65%,深圳则是LPR上浮30BP,最新利率为4.6%。

纵向对比来看,4.1%的首套房最低贷款利率已经低于2009年的最低标准4.158%(基准利率的0.7倍)。但地产行业变迁带来的房价预期、居民的需求和信心早已不同于十多年前,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紧的行业调控进而频繁出现的房企爆雷现象,不仅进一步劝退了炒房客,也让不少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望而却步。

历史规律还有效吗

记者此前从不同城市的居民处了解到,他们选择观望的原因既包括房价上涨预期大幅减弱,也包括对楼盘烂尾、质量不佳的担忧,还有疫情持续带来的收入影响等。同时,因为存款利率下行、理财收益波动加大等因素带来的提前还贷现象,也引起了更多的讨论,甚至有银行开始调整提前还款的违约金收取规则。

从7月楼市成交和央行公布的信贷数据来看,经过6月的短暂反弹后再次回落,与住宅销量持续下滑一致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依然低迷,新增的1489亿元比上月少增2681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而另一边,居民储蓄意愿不断攀升。

在此背景下,年内第三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其具体效果将如何,备受关注。

事实上,此前8月15日央行超预期降息已让市场对LPR下调有了预期,被视为刺激信贷稳增长的重要信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如果将当前疲弱的信贷看作需要“治疗”的问题,那么超预期降息带来的LPR下调就是“速效药”。

明明指出,观察同比多增数值的边际变化可以发现,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贷对于5年期LPR调降的反应较为明显和快速,比如2020年1~4月、2021年5月都有明显效果。

另从历年来房贷利率和统计局楼市成交数据的关联规律来看,二者的负相关关系也较为明显。

但当前环境已大为不同,除了上述担忧因素,房价也已在几轮冲高后回归“房住不炒”的理性。孙德基认为,从今年5月LPR下降15BP和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带来的效果看,对居民的购房动力影响仍然有限。

明明认为,面对挑战增多,地产相关信贷修复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未来更多的配套政策也值得期待。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这次非对称降息的核心目的就是拉动按揭贷及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应对当前地产停贷事件的影响,并优化信贷结构。如果按揭贷款数据改善不明显,未来仍然存在进一步降低5年LPR的可能。

前述房产中介人士称,除了劝说刚需客户尽快动手外,对于有些改善型需求客户希望观望下一期LPR是否会进一步下调,从而选择更低的利率时机,他们一般也会劝说,挂钩LPR的房贷利率政策福利早晚都可以享受到,主要看个人需求和房子是否合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