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提了跨境业务,拼多多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还说了这些

第一财经 2022-08-29 22:23:46

作者:王海    责编:宁佳彦

拼多多不会简单的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将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价值。同时,公司充分理解海外业务充满挑战,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这中间积累的经验对于团队成长将很有价值。

8月29日晚,拼多多(PDD.Nasdaq)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314.4亿元,同比增长36%,这一增速相较于前两个季度的个位数增长明显加快;净利润为88.96亿元,同比增长268%。受业绩利好刺激,拼多多美股盘前直线拉升,涨超10%。

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平台线上营销技术服务、交易服务、商品销售三部分构成,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平台线上营销技术服务的营业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80.8亿元,同比增长39%,至251.73亿元;交易服务从30.07亿元,同比增长107%,至2022年二季度的62.16亿元;商品销售2022年二季度营业收入为5071万元,上年同期该项目为19.58亿,同比下滑97%。

“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一旦发现机会,要做出相应的投入。过去一个季度,由于疫情原因,我们的投入是被动减少的,短期看有利于公司业绩,但不利于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在随后举行的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高管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才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二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13.43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03.88亿元增长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上年同期的45%下降至如今的36%;管理费用为8.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4亿元增长90%;研发费用为26.11亿,较上年同期的23.29亿增长12%。

拼多多称,受一些项目被动延期以及差旅商务活动大幅减少等偶发因素影响,拼多多二季度运营费用占收入比例从上年同期的57%降至本季度的47%。

“从5月下旬看到,消费在逐渐恢复,我们也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消费的恢复。在今年618活动中,我们看到很多商家在积极参与,美妆、日化等品类有一个不错的增长。”拼多多高管表示。

在618大促期间,拼多多陆续投入多项消费补贴,并通过流量扶持、物流补贴、商品打标、售后保障等多项纾困举措,持续助力平台农产品商家、制造业品牌、中小商家拓销路稳增长。平台全域消费在618期间迎来强劲反弹,手机、家电、美妆、日化等行业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其中,手机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48%,家电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美妆行业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22%、日化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10%。

此外,拼多多正在筹备跨境出口业务。“拼多多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在持续探索、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尝试新的机会。在看到海外业务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以及很多同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情况下,因此我们认为海外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拼多多高管表示,公司不会简单的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将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价值。同时,公司充分理解海外业务充满挑战,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这中间积累的经验对于团队成长将很有价值。

当前,跨境出口电商赛道的主要玩家包括平台类(比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wish、shopee)、卖家类(比如,SHEIN、跨境通、兰亭集势)。

“出海”对于拼多多自身业绩,以及商家销量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商家而言,新增拼多多平台会增加运营团队的工作量,但也会多出来一条销售渠道,扩大品牌销售额。

无论是哪个跨境电商平台,都离不开赚取广告费的逻辑。“在电商平台打广告,或者参加活动,平台才会给流量,流量能否转化成订单存在疑虑。一旦没钱投放广告了,也就没有流量,更加不可能有销售额。”有商家表示,需要考虑跨境电商平台与商家品牌的定位要吻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港人北上贷款、参保趋热,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如何铺路?

“南下”与“北上”的双向金融需求开始显现。

117 昨天 16:27

最长“黑五”来了,平台“史低价”政策让卖家受冲击

美国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今年黑五依然会有大量消费者购物,不过人均可能出现下滑。

879 11-22 16:25

拼多多三季度营收1083亿元

“公司收入增速继续放缓,这反映出竞争格局的持续演变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72 11-18 19:45

2025双11深度战报:近1.7万亿GMV,平台品类分化加剧

今年双11,AI和近场电商加入,战线又一次破了长度纪录,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技术驱动、效率至上的新战场。一切都更精细、更复杂,也……更习以为常。 以至于很多人感叹,很久没有小玩家一战成名,颠覆牌桌的热血故事了。 但新的增长故事从未缺席。 比如,有人在极度依赖品牌叙事的香氛赛道,用极致的零售效率和可复制的务实门店模型,跑出了让人侧目的增长速度。有人把工业级3D打印机,变成了人人可上手的消费级大玩具,一统簪娘、胶佬与小学生等几个原本孤立的兴趣圈层。有人将一档种地综艺做成了贯穿内容、消费与文旅的全栖生态,品牌只是周边,主题乐园才是终局,让粉丝经济成了一门可以被众多城市参考的产业模式。 因此,我们开启了双11特别观察系列「小王也是王」,深入服饰、户外、美妆、3C数码乃至IP周边等领域,去寻找那些“潜行”玩家。他们或许没有占据榜单的绝对C位,却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假设、用户洞察,以及对新品类、新场景的定义能力。 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他们“赢”的结果,更是他们“如何赢”的路径。

55 11-17 10:57

双 11 价格迷局:有用户被“杀熟”,有商家称让利并盈利

今年双11期间,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部分预售商品总价高于直接购买价格、商品价格频繁波动以及优惠机制复杂等问题。

292 11-11 08:2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