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海通证券投教基地
奖项:秒懂金融-最佳编剧奖
知识点:防骗 虚假投教
海通证券投教基地的作品《面具》是另一部评委票数最高的获奖作品(九评委七票)。该作品用通俗易懂的动画,将几种常见的理财诈骗手法展示给大家。
该作品的叙事结构手法是,用骗子主人公作为情节主线,用一个人物,串起了“内幕消息骗会员费的诈骗模式”、“利用感情诈骗受害人购买虚假私募理财产品模式”、“虚假网络金融平台”三个案例场景。最后,片尾的反转,提示了“现实中诈骗远比案例教育中的复杂”,也揭示了另一种新型诈骗,即打着“投教”、“理财培训”旗号的诈骗。“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提示投资者,要时刻反思自己面对的各种看似合法合规的理财现象,是不是依然存在风险。
这种类似“冰糖葫芦串”的情节构建手法,可以在短篇幅内,将比较复杂的多个故事情节交待清楚,值得借鉴。此外,古人素有“虎头豹尾”的修辞手法,结尾的反转手法,也是戏剧常用技巧,容易让读者印象深刻。
这里想着重谈的是“面具”这个作品名字的象征含义。“象征” 指某一观念或事物的 “代表” 或符号。在文艺领域,所谓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象征意象有模糊性、神秘性和抽象性。
在本作品中,骗子始终戴着面具,从表层结构看,面具这个“物象”,突出、衬托了骗子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欺骗,不诚实的含义,有人物塑造的作用。
从情节安排角度,面具这个物品也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它的反复出现,串连起相关情节。
在主题方面,面具这个物象具有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它促使每个投教人员自己反思,在目前的投教工作中,自己是不是就那么纯粹,是不是完全出于公益目的,是不是也有商业目的或者其他的目的?每一个投教工作人员都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戴着一个面具,而且自己还不知道?
象征主义力图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东西,它并不是要使受众明确地理解作者的“本意”,而是塑造了一种“此中有深意”的感觉。
象征主义手法使用时,往往需要借用一个具有深层象征含义的人、或事物。比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的盆花;比如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无脸人”;又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的象征等等。
在投教视频的创作中,象征主义手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其中的关键是,创作者必须明确,自己选择的象征物,深层象征含义是什么?是不是具有开阔的解读、想象空间,这个象征物和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海通证券投教基地的作品《面具》,用一种“写实主义”的表层风格,却用“面具”这个象征物,象征了更多投教中深层的含义,这种“风格的隐藏”,本身就是一种“面具”。
作者为第一财经投教视频团队制作人、第一财经评论员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