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旭辉董事局主席称“没料到现在的行情”,上半年销售及利润均有下滑

第一财经 2022-08-30 19:52:02

作者:郑娜    责编:张歆晨

林中预计,九十月份环比七八月份有20%-30%的增长。

在3月份的业绩会上,作为坚定的“看多派”,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曾判断行业已经走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而在8月30日的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他坦言,今天的行业格局,“其实我们在年初的时候也没预测到”。

8月30日,旭辉控股(00884.HK)发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约297.2亿元,同比减少18.3%;净利润实现约19.04亿元,同比下跌64.5%;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18.19亿元,同比下跌45.6%。而毛利率仍保持在20.7%的水平。

在销售方面,前7个月,旭辉控股累计实现销售额约792.4亿元,同比下挫约49.5%。

“旭辉在7月份完成了销售161亿,环比增长了提升近20%,实现了自5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的环比的提升。”在被问及是否会实行降价策略时,旭辉集团执行总裁汝海林表示,目前更关注在手货值的去化,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销售目标,不会为了规模提升利润,坚持更灵活的销售策略。

在行业面临深度调整及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旭辉控股当前更强调现金流的安全。据披露,前7个月,旭辉累计回款现金逾850亿元,回款率超100%。

对于接下来市场走势的判断,林中仍抱有相对乐观的态度。他向第一财经表示,度过了异常炎热的七八月份,客户被延后的需求有望随着九十月份的气温恢复而有所修复。

“随着各地不断推出鼓励购房的政策,市场的恐慌期会逐步的消失,购房的需求将被逐步释放。”林中认为,经营健康的企业、供需两旺的项目将会迎来相对稳定的市场,传统的“金九银十”还会出现,环比七八月份应该有20%-30%的增长,“但成色可能不如往年的市场。”

旭辉在下半年也有较为充分的货值支撑可能来临的市场回暖。据披露,该公司共有超2000亿元货值,其中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占比均在29%。旭辉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推盘保障销售持续回暖。

与大多数民营房企一样,旭辉在上半年实则大幅放缓了纳储的步伐,报告期内,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股权收购和旧城改造等方式,新增6个新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长沙、宁波等城市,旭辉应占土地出让金合计约36亿元。

除了一级市场直接拿地之外,旭辉也有意与AMC合作以推进项目并购。不过,旭辉对此有严格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我们和AMC的合作主要是并购一些出险房企的项目,主要是跟旭辉有合作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我们知根知底,对债务情况、成本造价、项目可销售的价格预测等都非常清楚。”林中表示,在对外的其他项目收购上,则要看机遇,首要的筛选条件是“要有非常合适、有吸引力的价格”,其次则债务清晰干净,再次则是各种疑难杂症问题要能得到解决。

当下,外界除了关心房企的开发主业能否平稳推进之外,着重关注的另一点就是能否如期清偿债务了。

据旭辉控股执行董事、CFO杨欣披露,截至6月末,旭辉整体的有息负债规模为1141亿元,与2021年底基本持平;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约193.5亿元。“从现在到年底,旭辉在境内外皆没有即将到期的刚性兑付债券。”

“旭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笔负债违约,没有一笔利息延期支付。”林中说,旭辉同步会腾出一些有限的资金在市场上回购债券,但资金量不会太多,因为企业要把钱留着去更好的发展业务。

上半年在监管层的支持下,以及年初时对发债窗口的把握,报告期内,旭辉共先后4次发债,包括一笔总规模1.5亿美元的绿债,一笔25.45亿港元的境外可转债,一笔总额为10亿元的为境内中票,以及在证监会、交易所等部门支持下成功发行的带信用保护工具的公债,总发行规模5亿元。

透过上半年的四笔融资,旭辉在报告期内合计实现新增公开市场直接融资超46亿元,是为数不多完成境内外多渠道融资的民营房企。林中表示,近期正在监管机构的支持下,筹备中债增信全额担保中票的发行。

此外,杨欣表示,“在过去半年几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对旭辉进行抽贷,直接融资46亿,归还的直接融资有60亿,期间14亿的缺口主要是由银行资金来弥补。”

三道红线方面,旭辉保持“绿档”的水平,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67.7%,现金短债比约为1.62倍,当前净负债率约为78.5%。

杨欣表示,在整个行业更加追求稳定性、现金流和利润的未来,包括旭辉在内的各家民营房企,都见过主动且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个缩表的过程。“未来的3~4年将净负债率降到50%,再用3~4年将净负债率压到30%。”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