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欧洲债券市场遭遇大幅抛售,可能演变成债务危机吗?

第一财经 2022-09-01 18:07:06

作者:康恺    责编:冯迪凡

能源危机导致通胀高企,使得市场开始为欧央行激进加息定价。

欧洲债券市场正遭遇大幅度抛售。

今年8月份,德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逾0.7个百分点,至1.54%,为1990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的债券亦受到抛售。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8月初的1.375%攀升至月末的2.201%;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从8月初的3.111%攀升至月末的3.957%。

中信建投期货金融衍生品首席研究员刘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危机导致通胀高企,使得市场开始为欧央行激进加息定价,是导致欧洲债券市场遭受大幅度抛售的主因。“但由于当前欧洲银行业坏账率较低,这意味着抛售潮未必会演化成债务危机。但欧央行开启加息周期,将对该地区的经济带来衰退风险。”他说。

欧洲债券市场遭遇大幅度抛售

荷兰国际集团(ING)高级利率策略师布维(Antoine Bouvet)认为,8月欧元区债券收益率走高的一个触发因素是欧洲能源价格不断走高。

刘超也认为,欧洲天然气、电力价格高企,推动了该地区的通货膨胀。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欧央行当前的选项仅剩下“紧跟加息”或者“激进加息”。这意味着,欧央行未来将减少购债,这势必引起该地区债券市场的抛售潮。

8月,俄罗斯多次下调北溪1号管道输气量,导致欧洲冬季储气节奏被打乱,推高了该地区天然气价格。同月,德法等欧洲主要经济体电价屡创历史新高。欧洲能源交易所(EEX)的数据显示,8月26日,法国2023年远期电力价格创1130欧元/兆瓦时,历史上首次超过1000欧元/兆瓦时。德国2023年远期电力亦创新高至995欧元/兆瓦时。

能源价格又一次成为了推高欧元区通胀的重要原因。欧盟统计局公布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调和CPI同比上升9.1%,续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8.3%,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6%。

在此背景下,近日欧央行管委诺特(Klaas Knot)、霍尔兹曼(Robert Holzmann)和卡萨克斯(Martins Kazaks)等人纷纷表态,表示支持9月份至少加息50个基点,并且不排除加息75个基点。

欧央行管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近日表示,欧洲货币政策将不得不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紧缩。她还警告称,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价格上涨可能会失控。

“在过去的一年半期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低估了通胀的顽固性,这使得我们在调整政策方面动作迟缓,让对抗通胀的成本变得很高”。她说。

8月31日,在欧元区通胀数据出炉后,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均预计,欧央行将在下周的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以试图为通胀降温。

“即使通胀真的过了峰值,各国央行也将保持强硬立场。”荷兰合作银行利率策略主管麦圭尔(Richard McGuire)表示。

债务风险可控吗?

刘超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欧央行仍采取激进加息政策,有可能提升该地区债务风险,并演化成债务危机。其背后逻辑是,提高利率将推升该地区国家的偿债成本,这将对该地区债务负担过重的国家带来较大影响。如果高债务国违约,对此敞口较大的欧洲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也因此恶化,债务危机开始蔓延至欧洲银行体系。此后,欧元区核心国家将受到波及,流动性冲击开始显现。

“但从当前的数据表现看,欧元区债务风险并不高,重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表示,“虽然当前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债务负担较重,但是欧洲银行业坏账率较低,这意味着欧洲整个金融体系还是健康的,可以为上述国家的债务问题兜底。”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欧元区政府债务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5.6%。其中,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高达189.3%、152.6%、127.0%。而2009年,上述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15.1%、115.8%及87.8%。

欧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欧盟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至1.96%。

刘超还表示,根据欧央行的数据,截至目前,欧央行持有意大利等国25%~30%的主权债务。“欧央行是这些国家最大的单体债务持有人,而欧央行不会轻易抛售这些国家的债券,这也降低了该地区的债务风险。”他说。

不过,刘超认为,虽然目前欧元区债务问题相对可控,但欧央行不断加息,将导致借贷成本不断飙升,这有可能引发该地区经济衰退,并限制企业的投资热情。

嘉盛集团表示,未来12个月,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0%,高于之前调查的45%,远高于乌克兰局势升级前的20%。相比之下,美国衰退的可能性预计不到30%。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