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400场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要点汇总:
今日0时至15时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1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6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其中,朝阳区13例,昌平区2例,大兴区1例,均为轻型。
北京疾控:这一时段到访过民航总医院门诊楼二层的,立即主动报告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提示,请与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9月9日12时20分至当日门诊关闭前到访过民航总医院门诊楼二层的人员,风险地区进返京人员,接到电话、短信、健康宝弹窗、健康宝黄码或红码提示风险人员,立即主动向社区、单位、宾馆等报告,配合做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朝阳区:继续对中国传媒大学及周边区域开展核酸检测
朝阳区副区长孟锐介绍,继续对中国传媒大学及周边区域开展核酸检测,12日共计采样13188人,结果均为阴性;三间房地区常态化核酸检测共采样91620人,结果均为阴性;采集环境核酸样本345个点位,除民航总医院门诊二层公共卫生间1件环境样本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北京:即将解封的学校风险区域,要做好人员及环境风险评估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要坚持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首都各高校要始终绷紧防疫这根弦,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返京返校新生入校防疫工作,确保校园防疫安全。即将解封的学校风险区域,要做好人员及环境风险评估,按规定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科学安全有序解封。
北京:学校仍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刘晓峰通报,学校仍是疫情防控的重点,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和师生员工个人责任,加强校园防疫管理,做好返京返校、新生入校防疫和疫苗接种工作,认真排查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仔细查找防疫漏洞。
刘晓峰表示,校内超市、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措施。指导在校学生、学校工作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规范在校学生外出就医。如有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按规定就医。就医途中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就诊时遵守发热门诊就诊、转诊流程和留观规定,配合开展核酸筛查,服从医务人员安排,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停留。
虽然官方反复强调防疫政策放开后,感染率将达到80~90%,但是上述两组数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依据上述两组数据,人们做出乐观决策:无需防备!最近我阅读了2022年6月7日中国英文版杂志《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发布的一篇论文,天津疫情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1.6%,咳嗽占37%,发热占30.2%,重症占0.5%。广州数据的样本采集时间是冬季,上海和天津数据的样本采集时间是春季,三组数据的样本采集时气温差别不大。我们把广州、上海和天津的三组数据按照最好场景到最坏场景依次排列。
随着全国多地宣布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乃至健康码,核酸检测这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早间,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明德生物。明德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防疫政策调整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但目前无法就现有信息对未来业绩影响作出判断。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公司可能会向抗原检测、免疫及血气诊断等主营业务倾斜资源,进行布局调整。
11月11日,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优化防疫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未来可能退出“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做了重要铺垫。政府正着力加速提高疫苗接种率、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宣传策略、建立新冠分级分类诊疗体系,这将有助于减轻未来医疗体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