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韩国欧盟都不满!美电动汽车补贴新政或违反WTO规则

第一财经 2022-09-13 20:16:05

作者:冯迪凡    责编:盛媛

欧盟正在调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是否违反了WTO规则。

继韩国之后,欧盟也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公开表达了质疑。

近期,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欧盟正在调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内容是否违反了世贸组织(WTO)规则。

8月下旬,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表声明称,将与欧盟就反击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进行合作,并指出韩国和德国对该法案有相同忧虑,会寻求与欧盟进行商讨合作。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于2023年生效。在实施后,韩国的现代、起亚和德国保时捷等汽车公司向美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将没有资格享受税收抵免。

在法案生效之前,是否可以向WTO提告?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WTO争端解决机构审查的两个主要部分是“法律适用违反之诉”和“法律本身违反之诉”。

其中,“法律本身违反之诉”是对成员方的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即无论是否实施,若一成员方认为另一成员方在其国内颁布的法律违反其在WTO协议下承担的义务,出现歧视性规定,或明显的禁止性补贴,就可以去提告。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搅动电动车市场(来源:新华社图)

欧盟对美法案中歧视性因素感到担忧

《通胀削减法案》总额7500亿美元。其中,享受美国政府补贴优惠的汽车电池必须在北美制造,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该法案还称将提供数十亿美元激励电动汽车的推广和电池工厂的建立。根据细则,美国电动汽车新车购买者最高可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补贴,二手车购买者可获得4000美元的减免,补贴只适用于价格不超过5.5万美元的轿车和不超过8万美元的皮卡、货车或运动型多用途车。

不过,美国电动汽车的税收补贴自2009年来一直存在。美国汽车创新联盟称,该法案增加了对补贴对象的限制条件。法案生效后,此前有资格获得补贴的72种车型中,70%的车型将不符合条件。

也正是上述条款引发了欧盟和韩国的不满。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我们对这项法案中的一些歧视性因素感到担忧,这些因素对本地内容和本地生产提出了要求。”

“我们正在评估其是否符合WTO的要求和《政府采购协定》。”他补充道,“并且,在此基础上审视何种选择是对这种情况做出的最好回应。”

目前美欧之间存在讨论包括半导体和关税在内的贸易和技术话题的论坛。美方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给美欧的这一沟通渠道蒙上阴影,此前双方计划在年底前会晤。

韩国官员:将新规视为“背叛”

在欧盟发声之前半个月,韩国就已经就此事密集吹风。

据外媒报道,此前韩国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韩国将该有利于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电池的新规定视为“背叛”,这一问题可能会使美韩盟友之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复杂化。

具体而言,由于现代和起亚等韩国汽车厂商在美国没有电动汽车工厂,在2023年该法案正式实施后,上述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将无法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根据韩国汽车协会的测算,每年约10万辆韩国对美电动汽车出口将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现代汽车在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目前现代计划斥资55亿美元在美国建造电动汽车和电池设施的工厂。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李昌洋在8月下旬表示,韩国正在考虑是否就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向WTO提出申诉,该法案违反了WTO规则和韩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据悉,《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新规定要求,车辆的最终组装必须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行,同时,2023年后,电动车电池中使用的40%的原材料来自北美,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80%。不满足上述要求的企业只能获得一半的税收抵免。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美国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的供应链的确存在问题。目前尽管一些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宣布了在美国建立电池工厂的计划,但很少有真正开始生产的厂商。

杨富强称,从补贴力度上看,相较于其他电动车渗透率更高的国家和地区,美国的优惠力度并不足。他同时认为,补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刚开始推广电动车的阶段可以进行补贴,但补贴总有一个时限,由于财政压力的原因,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关键是消费者对车型的认可,都愿意掏钱来购买,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售价可能会更低廉,最终提高电动车的渗透率。”他说。(第一财经记者高雅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