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走上了快车道。
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近日举办,在北京、山东、江苏、杭州、成都、深圳六地分别聚焦双碳标准、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专场活动,充分展示标准化领域工作成果。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与全国工商联签订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印发了《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共同推动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李玉冰在2022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闭幕式暨民营经济标准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表示,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超过1.5万人次;民营企业承担了9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国际标准注册专家突破1000人,牵头提出并获批发布的国际标准超过200项。
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果也在不断涌现。据统计,在近年来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中,累计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了100多个标准项目奖,约占所有标准项目奖的38%。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截至2021年底,676家民营企业的982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今年,又有166家民营企业的231项企业标准进入首批“领跑者”名单。
全国工商联法律服务部部长涂文表示,今年6月以来,全国工商联与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专题调研,对5479家上规模民营企业和32591家中小微民营企业做了问卷调查,总的来看,广大商会和民营企业标准化意识切实增强,标准化活动更加活跃,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走上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
涂文表示,近半数上规模民企多路径深度参与标准研制,65.80%的中小微企业认为标准能够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引领企业创新转型。5479家上规模民营企业中,95%设立了标准化专门机构;32591家中小微民营企业中,60.24%设立了标准化工作部门。45.6%的中小微企业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对标达标,47.6%开展了标准化良好行为实践,2022年度民营企业500强中,386家企业参与制定标准在10项以上。
李玉冰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与全国工商联通力合作,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更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
加快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27日下午对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
所谓“根企业”是指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生态引领能力和长期成长性的企业,是深深扎根于武汉,与城市发展高度契合、共生共荣,双向奔赴的企业,是敢闯敢拼、向新而行,持续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